作為美國著名的公立研究型大學,加州大學圣芭芭拉分校介紹中不得不提的就是其卓越的學術成就。在校長楊祖佑的領導下,該校在1998年至2004年的短短7年間,誕生了6位諾貝爾獎得主。近10年來,獲得國際殊榮的教授包括:1998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沃爾特·科恩(Walter·Kohn)教授;2000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哈勃特·克雷默(Herber tKroemer)教授和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黑格(AlanJ.Heeger)教授;2004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戴維格·羅斯(David·Gross)和諾貝爾經濟獎得主芬恩·基德倫(Finn·Kydland);以及2006年芬蘭總統千禧年科技獎和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中村修二教授。
他們的成就,讓距離洛杉磯北部160公里,原本是一所不起眼的偏僻校園,成了吸引美國科學和工程學者向往的教育勝地,憧憬著把學校辦好的世界各國大學校長,紛紛前去取經。
加州大學圣塔芭芭拉分校楊祖佑校長(66歲)受訪時說:“千方百計吸引人才,不惜代價留住人才,為教授提供上好的研究環境和團隊,是讓有潛能獲得諾貝爾獎的教授不斷在校園里冒出的秘訣。”
他舉在2004年獲得諾貝爾物理獎的戴維格羅斯教授為例說:“我到普林斯頓大學去把格羅斯教授請來,是認定他在那個領域有很強的能力,很高的水平,并不是沖著他日后會得諾貝爾獎去的。我告訴他,我會為他營造一個更好的研究環境,為他準備一個優秀的研究團隊,讓他更自由地去做研究,能讓他在研究領域更上一層樓。聽了我的話,他就來了。他來做我們理論物理研究所所長,做了7年,終于得了諾貝爾獎。當然,他如果仍在普林斯頓大學的話,也會得獎。不過,來到我們這里,他受益于我們給他提供的一流而又和諧的研究環境和團隊,而他的成就,當然也讓大學得益。”
另一位同在2004年獲諾貝爾經濟獎的芬恩基德倫,也是楊祖佑從別校請來的,僅僅一年,就獲獎。楊祖佑說:“基德倫做宏觀經濟研究,研究愛爾蘭和阿根廷的國家經濟政策,很有成就。為了請他,我們特別籌款,設立講座教授,把他請過來。沒有想到僅僅一年,他就獲獎。”
通過這份加州大學圣芭芭拉分校介紹,我們可以看到其卓越的學術成就與人才培育理念。以上信息源自網絡,具體請以官網為準。
本文版權屬于美行思遠(www.ljlll.com.cn),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