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專業是一門極具發展前景的專業,同時也是藝術留學中的熱門選擇。而美國作為熱門留學國家,申請美國建筑專業的中國學生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并且,美國的很多地區都設有建筑學院。今天,小美為大家整理了關于美國紐約建筑學院排名情況的介紹,供大家參考。
2025紐約建筑學院排名
1.哥倫比亞大學
哥倫比亞大學,正式名稱為紐約市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 in the City of New York),坐落于美國紐約曼哈頓上城區晨邊高地,簡稱哥大,一所頂尖私立研究型大學、美國大學協會(Association of American Universities)十四所創始院校之一,也是常春藤盟校(Ivy League)之一。
哥倫比亞大學的建筑碩士課程以建筑設計工作室和圍繞它的三個課程序列為中心:歷史和理論、視覺研究和建筑技術。雖然這些序列并行運行,但它們也被設計為在關鍵時刻匯集在一起:通過特定練習的交叉和更廣泛的項目集成。對這些主要教學軌道的補充是選修課程和必修的專業實踐課程。畢業前,學生必須提交每學期的代表性作品集,并由所有工作室教師進行評估。
2.康奈爾大學
康奈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又譯作“康乃爾大學”,主校區位于美國紐約州伊薩卡,是美國境內的一所私立綜合類研究型大學,為常春藤聯盟成員校、國際大學氣候聯盟成員校、美國公立與贈地大學協會成員校、美國大學協會的十四個創始院校之一。
康奈爾大學的專業建筑碩士(M.Arch.)課程通過制作和概念思維的基礎,獨特地參與全球實踐。它由才華橫溢、敬業的學生和教師組成的緊密社區共同努力突破學科的界限。該項目是一個為期三年半的學習課程,致力于為來自不同學科和背景的研究生從事建筑職業做好準備。M.Arch致力于這樣一種觀點,即必須在當今全球擴張和技術動態的背景下不斷調查和重新評估當代實踐的本質。該項目將實踐、設計、制造和制作問題置于學習過程的中心,并力求在學生制定獨特的職業軌跡時培養他們的探究感、責任感和創造力。該項目旨在發揮研究生的獨特優勢和需求,他們為該學科帶來的各種學術和生活經歷。
3.紐約大學
紐約大學(New York University),簡稱紐大(NYU),是由時任美國財政部長艾伯特·加勒廷成立于1831年,坐落在美國紐約市的一所著名綜合性研究型大學。2022年申請人數超過十萬人,其中綜合錄取率約為12.2%,擁有45000余名學生。紐約大學同時在倫敦、馬德里、悉尼、柏林、巴黎等地共設立11個全球學術中心。
紐約大學的歷史和可持續建筑碩士是一個為期9個月的課程,重點是舊建筑的創造性再利用。在人們認識到拆除舊建筑不僅是對城市結構的損失,而且是環境污染的主要來源的時代,保留歷史建筑并將其用于新的目的越來越可取,而且有利可圖。這個項目探索了創新的方法,通過回收現有結構來調和房地產開發與歷史保護和環境保護。該課程將學術培訓和研究與體驗式學習機會相結合,并在紐約大學倫敦課程的框架內運作。
4.紐約市立大學
紐約市立大學(The 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CUNY)始建于1847年,是紐約市的公立大學系統的總稱。紐約市立大學是美國第三大的大學系統,超過五十四萬名大學生及研究生在紐約市立大學在紐約市五個區的各所分校就讀。
M Arch I項目將項目投資為思想、學習和變革的載體。首先是技能培養的基礎年,然后是兩個垂直整合的、全面的、為期一年的研究,每個研究與兩到三名教員密切合作。許多學生來到這個項目是為了解決他們想要解決的問題。我們以項目為中心的形式提供了一個場所——一個腳手架——在建筑工作室和項目紀律的背景下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在這些項目上花的時間促進了教授和同學之間的對話,我們的目標是讓所有人都學會提出更好的問題。
5.雪城大學
雪城大學(Syracuse University),成立于1870年,坐落于美國紐約州雪城市內,一所綜合性研究型大學。該學校公共管理排名全美第一,多個學科全美排名前十,信息學院、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Maxwell公民與公共事務學院、Newhouse公共傳播學院、商學院、視覺與表演藝術學院、建筑學院、教育學院和法學院均在美國名列前茅。
雪城大學的MArch課程被美國國家建筑學鑒定委員會認定為第一專業學位(First ProfessionalDegree),這是獲得美國設計師資格認證的必要條件之一,同時也是全球認可的設計教育工作者需要獲得的最終學位。該專業面向各種具備學士學位領域背景的同學。建筑專業研究生階段課程強調自主創新實踐,并給同學們提供全新的工藝與技術,采用跨學科方式進行研究、調查、設計。
上述介紹的就是紐約建筑學院排名情況,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如果你對申請美國建筑學留學還有相關問題的話,那么可以隨時咨詢美行思遠顧問。
閱讀此文章的人還閱讀了...
本文版權屬于美行思遠(www.ljlll.com.cn),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