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思索一個問題
一份作品集,怎樣才能吸引眼球?
首先肯定是作品集的內容質量要高
作品集的項目內容,讓面試官覺得你非常投入,非常有潛力,如果把你錄到學校,會給他們帶來很多好的東西。面試官們深知要把最好的資源提供給最優秀的學生,所以你要讓他們看到你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你對周圍世界有觀察,你能夠將你的所見所聞通過專業的技能展現出來,并且影響你身邊的同學。
但是如果排版和內容的質量不搭
頁邊距不合理,任意留白
沒有絲毫的設計感和美感……
是不是也會對內容失去一些興趣呢
▼▼▼
那么問題來了
如何利用優秀的排版給作品集完美加分?
今天不講干貨
分享一些優秀的建筑設計作品集排版案例
? ? ?
第一組來自知乎網友@馬逸東西
1.這一款排版很放松,圖又十分精致,內力深厚卻不張揚。
2.這一款構圖有大量的不平衡要素,咄咄逼人。但設計非常具有張力。
3.這一款大量平渲染,用色典雅,風格極簡,太美。
第二組,來自知乎網友@井鯉:
1.這一款算是當時一打開就驚艷到了,用色、排版和圖像都很舒服,個人也很喜歡拼貼畫的風格,只不過后面的觀感沒有前半部分好。
2.另外一本是在深圳雙年展上看到的《時空邊緣》,插圖萌萌的。
3.看多了密密麻麻的排版,看這種排版真的很舒服。
4.這一款排版也喜歡。
第三組,來自知乎網友@石韋:
我喜歡文藝的,可能因為自己不夠文藝,總是向往文藝的表達。
這些作品集,
如同小說,故事承上啟下,環環相扣;
如同詩歌,或辭藻華麗,或天馬行空。
觀罷余音繞梁,唯有雙膝跪地。
第一份:Cooper Union大神,Chung-Wei Lee
一打開,扉頁寫著:
‘Architecture intrigues me because of the inner contradictions it holds:
structure were built to last but would only be modified in the course of time and space.’
‘建筑吸引我的原因是其內在的矛盾:建成后依然會被時間與空間改變著?!?/p>
為作品集奠定主題以及文藝基調。
第二頁,
一幅臺灣市井照片,
突出文藝基調也交代了背景,
配合文字說明:
‘My hometown, Taiwan, is an ever-changing country.
I am familiar with change, and I like change. ’
‘我的家鄉,臺灣,是一個不停變化的地方。
我一直對變化十分熟悉,我熱愛改變?!?/p>
強調了:改變,時間,以及自己的態度(作品集主題)。
第三頁,目錄。
五個項目都與時間,空間,變化息息相關(作品集主題)。
副標題,挺文藝:
‘the time of one's life’ ‘time collage’
‘a historical viewpoint’
‘time and space’
‘ever-changing expressions’
‘一生’
‘時光拼貼’
‘歷史視角’
‘時空’
‘常變的表述’
第四頁,進入第一個項目。
以常見的戶外晾服作為契機,
配合文字做思考鋪墊:
'A house is an extension of our body and thoughts,just like clothes'
‘私人住宅是一個人的身體與思想的延續,就像衣服一樣?!?/p>
第五頁,通過照片傳達項目基本背景,周圍環境文脈。
驚艷的是把照片PS成項目背景年代的陳舊感,
既保證信息傳達,
也突出作者的文藝氣質。
第六頁,專門花了一頁的篇幅說明設計方法。
通過設計前的藝術創作把前面提到的:
‘私人住宅是一個人的身體與思想的延續,就像衣服一樣?!?/p>
的抽象概念具象為物質意向
并深化思考。
第七頁,把設計方法與設計邏輯引入場地。
通過客戶思想,行為等進行個性化的私人定制設計。
重新梳理客戶的日常使用時間方式,分解重構空間。
第八頁,緊接著就是上頁提出的設計方法重新建構的建筑形式,
疊合關鍵客戶生活串聯各種重要生活場景。
創造出極具個性的私人定制住宅。
接下來,
從功能分析圖,
模型,
建構方式,
平面圖,
生活場景,
節點細化
等等常規展示信息用藝術拼貼的方式進行表達。
色調純度低,材質感強的風格
與開篇的舊照片風格相互輝映。
嗯,文藝。
一篇足夠驚艷的開場后,緊接著竟然是作者的自拍照(攝影作品)一篇足夠驚艷的開場后,
... ∑(っ °Д °;)っ 心機BOY啊!..
一般這種跟項目無關的內容都是放在作品集的末尾,展示自己的附加才藝的。
作者把這部分提前,一方面在第一個驚艷開場的作品后,讓人再次記住這個才華橫溢的作者;
另一方面,不動聲色地展示了自己在編排,設計,攝影方面的附加才華。
一個好故事我們說總有這么個模式:
‘鳳頭豬肚豹尾’。
對于此篇作品集,
可以稱得上那個“鳳頭”吧。
第二份:Princeton大神,王子耕
從開篇封面就霸氣側漏。從開篇封面就霸氣側漏。
紀實攝影般的封面圖像傳達了至少三層信息:
北京故宮--作者的文化背景;
傳統與現代構筑物同框--歷史與現代的矛盾;
視覺焦點里的監視器--隱約的政治隱喻。
【敘述者】主題名字一出,
Σ( ° △ °|||)︴
滿滿逼格! 膝蓋已軟。
翻開扉頁目錄
噗通,已跪。
血紅色上書梵文,版若波羅蜜多心經語段!!
“去吧,去吧,到彼岸去吧,走過所有的路到彼岸去,彼岸是光明的世界。”
逼格!
右頁,大篇文字敘述了身為建筑師的作者對于【敘述者】的思考引申,
并引用大篇幅文學評論史學者Hayden White的觀點。
奠定主題基調。
逼格!!
配圖來自1927年的密碼編譯機工程圖紙,
以傳統敘述工具為引子,
為自己【敘述者】身份作為開篇。
承上啟下。
文藝懷舊。
逼格!??!
更不用說目錄里那堆啥
[Bohemian Sanctuary,波西米亞庇護所 ]
[1984]
等等文藝的項目名稱。
逼格?。。?!
剩下的具體可以看Gooood里的采訪跟翻譯,這里就不重復敘述了。
膝蓋已碎。
第三份:GSD大神Ali Karimi
極簡的封面,超現實的建筑意向。極簡的封面,超現實的建筑意向。
上書[COMPROMISES / 妥協],
下書[ PROMISES / 許諾]。
作者名字。
不明覺歷。
打開扉頁,依舊極簡。
主標題就是[COMPROMISES / 妥協 ;PROMISES / 許諾]
上書
Compromises is a portfolio of architectural work
Promises is a book of poetry.
妥協是一本關于建筑的作品集,
許諾是一本關于詩歌的書。
下書
Compromises is a portfolio of architectural work
Promises is a book of poetry.
許諾是一本關于建筑的作品集,
妥協是一本關于詩歌的書。
開篇就為這本作品集奠定了建筑集與詩集之間的鏡像關系。
文藝啊....
再翻開,
左側文字闡述了這本作品的概念:
一本建筑集同時也是詩集。
一本關于妥協與許諾的建筑詩集。
右側圖像既是目錄:
如博物館中的標本架,
一一展示。
文藝啊....
再翻開,第一個項目。
右側圖像
實體模型黑白照片。
左側文字
上部分理性敘述項目背景需求,
下部分感性敘述項目設計過程。
文藝啊....
緊接著就是項目的具體圖紙。
第一頁是理性敘述建筑;
第二頁直接上詩歌敘述建筑。
整個文本灰暗極簡,用色克制。
真正像一本詩集。
文藝啊....
第四組 網友推薦的《梁思成<圖像中國建筑史>手繪圖》讀庫出版
發幾張照片給你們看看
這本讀庫出版的梁思成手繪圖是八開本368 x 260mm,書攤開來要占上大半個桌子,看上去的視覺效果真是太棒了!可以清晰地看到梁思成先生細致精確的手繪,線條細致勻稱,每一處重要的地方均用文字指出,建筑細節展現無遺,加之這本書紙張柔軟適中,極富年代感,建筑圖紙躍然其上,仿佛中國古建筑在這里都說盡了。
(文章整理于知乎)
欣賞了這么多
希望能夠給你的作品集排版增加點靈感
如果還有疑問
可以微信關注【美行思遠】直接留言和專業導師聊聊
? ? ?
如果你的作品集還沒做完
擔心趕不上2017fall申請
本文版權屬于美行思遠(www.ljlll.com.cn),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