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西貝柳斯學院(芬蘭語Sibelius-Akatemia)建成于1882年,是芬蘭最大的音樂學院,也是歐洲最大的音樂學院之一。西貝柳斯學院的授課語言為芬蘭語,瑞典語和英語。
西貝柳斯學院是芬蘭唯一的音樂學院和歐洲最大的音樂學院之一,有學生1500多人,具有音樂學士學位、碩士學位、博士學位。
西貝柳斯學院最初是在1882年建立的,為私人創建的赫爾辛基音樂學院。第一任校長馬丁·威格留斯一直留任至1906年他逝世為止。
吉恩·西貝柳斯后來成為學院的名義校長。他在1885-89年間在本學院學習作曲和小提琴,19世紀90年代他在本學院講授音樂理論,后來講作曲。
威格留斯之后由Armas J?rnefelt (1906-07) 和 Karl Ekman (1907-11)繼任。按照威格留斯的旨意,1911年,再下一任院長Erkki Melartin開始擴建學院,使其成為一個完整的公立音樂學校。1924年,學院改名為赫爾辛基音樂學校,兩年后增加軍事音樂系。
下一任院長是Ernst Linko (1936-59),在他任職期間,1939年學院采用新的名稱西貝柳斯學院,而且增加了新的專業,1951年建立教會音樂系,1957年建立校園音樂系。
在Taneli Kuusisto (1959-71)任院長期間,西貝柳斯學院成為培養專業音樂家的搖籃,但仍保留它原有的系部。1966年,當一項新的法律公布由國家承擔其大量的財政支出時,學院的財政狀況顯得比較寬松了。
當Veikko Helasvuo (1971-81)任職期間,學院修訂的學位授予資格,引進了新的體系,使學位的獲得條件與芬蘭其它大學和學院具有同等的條件。1980年,進行了行政改革,使學院成為國家級大學。
繼Ellen Urho (1981-87), Tuomas Haapanen (1987-90), Erkki Rautio (1990-93), Lassi Rajamaa (1993-99) 和 Pekka Vapaavuori (1999-)之后,現由Helasvuo擔任院長。
西貝柳斯學院除了提供音樂領域最高等的教育外,還從事表演、創造性藝術、研究并致力于渲染芬蘭音樂文化和繼承其文化遺產,而且與芬蘭社會尋求協作,為其文化發展做出貢獻。
校友
讓·西貝柳斯:芬蘭著名音樂家,民族主義音樂和浪漫主義音樂晚期重要代表。早年初學小提琴和音樂理論,畢業于赫爾辛基音樂學院,后赴柏林、維也納進修。
學科
本科生專業: 教堂音樂,作曲與音樂理論,民族音樂,爵士樂,音樂教育(芬蘭語與瑞典語授課),音樂表演,音樂技術,管弦樂及合唱指揮,聲樂
研究生專業:藝術管理,教堂音樂,作曲與音樂理論,民族音樂,爵士樂,音樂教育(芬蘭語與瑞典語授課),音樂表演,音樂技術,管弦樂及合唱指揮,聲樂
表演藝術
這是西貝柳斯學院最早和最大的系,培養學生成為獨唱獨奏者,管弦樂和室內音樂的音樂家,及教師。
爵士樂
1983年最初引進。該專業為未來的爵士樂獨奏、樂隊領隊、作曲、排練和教師而設計,其教育與國外廣泛聯系。
民間音樂
從1983年開始,該專業的學生將被培養成為民間音樂的表演者、教師和研究者。主要課程為樂器學習和合唱。
教會音樂
該系畢業的學生主要是在芬蘭路德教堂擔任領唱和風琴獨奏,或其它圣會的音樂家。
音樂教育
該專業畢業的學生在各種學校和成人教育中從事教學工作。
聲樂
聲樂學位課程的目的在于賦予學生支配演唱的藝術美感力和對獨奏及教學法研究的音樂感悟力。
管弦樂隊及合唱隊指揮
這是學院最小的一個專業,但是國際性很高,主要培養管弦樂隊及合唱隊指揮。
作曲及音樂理論
該專業的學生主要被培養成為作曲家、音樂理論教師及研究者。
古典音樂表演
本專業是2.5年制的碩士課程,主要課程是進行樂器演奏,包括鋼琴、弦樂器、管樂器以及聲樂。學生會根據自身情況進入不同的專業進行學習。
音樂管理
該專業特別為賦予學生必要的管理動態革新藝術的能力而設計。
音樂技術
該專業目的在于提供學生音樂及技術能力,使其在音樂科技領域發揮作用。
雅思最低要求:6
在校成績:80%+
本科語言:雅思6.5分,各段不低于6分
本科在校成績要求:80%
到芬蘭以為學習為目的的非歐盟或歐洲經濟區的公民,都需要有健康保險。健康保險是獲得學習居留許可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