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樓
央視大褲衩是庫哈斯在中國的代表作品,庫哈斯本人捏,并不是很喜歡人們對他作品的“另類”解讀,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庫哈斯在深交所設計的另一作品,被大家成為 “迷你裙”。
對此庫哈斯的回復是 : “建筑師永遠無法控制別人如何詮釋他的設計”
那么庫哈斯本人的建筑思想是什么樣的呢?
他看似夸張的作品背后是什么建筑思想?
好了接下來我們講一講
這位荷蘭建筑師的故事吧!
庫哈斯學建筑之前
庫哈斯生于二戰剛剛結束時的荷蘭,荷蘭是一個文化比較開放的國家,這一點對庫哈斯的創作影響也是很大的!
而庫哈斯的爸爸是一位導演兼作家,庫哈斯在這方面遺傳了家庭的優良傳統,他心里面也是想成為一個作家的,他寫過一些小說和雜志文稿,后來成為建筑師之后,也寫過不少建筑類書籍。
就像之有人說特朗普做總統是為了給自己的推特增粉,我覺得庫哈斯做建筑師沒準是為了寫書。
建筑作品
與你猜想的差不多,庫哈斯的寫作和電影事業都失敗了,一些機緣巧合下,庫哈斯轉行開始學建筑。
庫哈斯轉行后一個比較重要的作品,也是庫哈斯的畢業設計,是以柏林墻為主題的,且先不論這個作品的結果如何,這個作品的切入點特別棒!
引入一個大家都熟知的意向,而在意向的引用中如果能把消極的原作,改變成為一個積極地意向,往往能達到化腐朽為神奇的作用。
庫哈斯這一作品場地是倫敦,沿用柏林墻兩層城墻的形式,在兩層城墻中間幻想一個美好的童話世界。這樣倫敦就被劃分為南北兩大塊,在倫敦壓力下生活的人們就會覺得旁邊的世界應該會不錯,大家都往中間聚集。
庫哈斯對這種“圍城”心理特別感興趣,人們對自己不能抵達的地方總是有特別濃厚的興趣的!后來也和妻子一起研究了很多,這一觀點后來就促成了庫哈斯完成我們之前說過的夢想——寫書。
庫哈斯非常著名的一本書——《瘋狂的紐約》
小編的票圈最近有好多人在刷這本書,大家都覺得學習建筑的學生們應該閱讀一下本書。
如果你對庫哈斯的作品和思想有了一些了解的話, 讀起來也不是很費勁噠!畢竟庫哈斯在幾十年的建筑生涯中,一直在詮釋這本書的思想。
抵抗的美學
從庫哈斯的作品中就可以看出,庫哈斯是一個比較獨特的設計師,看到的現象是各種邊界界線下人與人之間的冷漠,是一種源自空間界限的排斥。在這樣的排斥下與其說人變得冷漠,不如說當代人在社會中受著各種無必要的限制,最終變得封閉、保守、排外,變得不開放。
建筑本身就是一種有趣的強加與屈服的結合。你會向環境、文脈屈服,但是也強加了一些東西,又吸收了當地的一些產物和需求。
藝術是放肆的,但是設計是克制的。同樣這也是設計的魅力所在,因為沒有絕對的自由,所以才需要建筑師和群眾一起努力,建造一個更自由,更幸福,更開放空間。
建筑是可以改變世界的工具,優秀的作品中需要加入一些有人文關懷,在“實用、堅固、美觀” 的基礎上加上一些心理學與哲學、文化的傳承與重建之類的思維,會讓作品更有溫度,也更觸動人心。
建筑設計藝術留學
庫哈斯本人先從事文學與影視工作,轉行后先后在英國與美國學習建筑,成立事務所之后在哈佛大學任教。相比于天賦與機遇,設計之路更需要堅定的心,建筑大師離我們并不遙遠,只是需要我們肯想,敢做!
美行思遠也已經幫助無數有著建筑夢想的同學進入了喜愛的院校,包括庫哈斯就讀過的院校:美國康奈爾大學。
本文版權屬于美行思遠(www.ljlll.com.cn),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