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專訪導師:李老師
景觀設計是一個多學科綜合專業,不要只是局限于本專業的學習,抬頭看看其他領域也許會有驚喜的收獲。
李老師
英國謝菲爾德大學
景觀設計(碩士)
?教授專業
景觀設計 城市規劃 建筑設計 室內設計
?教授專業
李老師熟知英、美、意、澳、加、日、韓等國院校對于景觀設計城市規劃專業的教學和招生偏好,具有從設計思維到軟件出圖全方位教學能力,擅長將跨專業思維植入作品集項目教學中,使項目具有申請競爭力。
?學員錄取院校
AA建筑聯盟、愛丁堡大學、謝菲爾德大學、紐卡斯爾大學、米蘭理工大學、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伯明翰城市大學
大一定下走景觀設計之路,
努力考到年級第一后如愿!
研究生選擇去英國景觀第一的
謝菲爾德大學深造!
經歷過謝大與設計院的“歷練”后,
找到職業真愛作品集導師!
在熱愛的導師職業中,
享受將學員送進名校的成就感!
不斷探索更新知識庫,
將跨學科思維植入教學,
將學員送進謝菲/愛大/米理/AA等名校!
下面一起進入李老師的走心分享,
為你的留學之路解疑答惑!
導師說
李老師 X 小美
從上大一起,我就決定要轉到我們學校最好的風景園林專業,最后如愿,開啟景觀設計生涯!
小美:您是如何走上景觀設計這條路的呢?
李老師:
說來其實是個很現實的原因,高考因為填志愿翻車被調劑到了電氣化與自動化專業,從看到錄取信息的那一刻我就下定決心一定要轉專業。既然要轉專業那就要轉到我們學校最好的專業,從大一入校開始調研我們學校什么專業最好,當時風景園林類專業是我本科學校的王牌專業,無論教育資源還是專業方向都是我心儀的。
于是我為了能夠成功脫離原專業,從大一就跨校區提前開始了解景觀的相關知識與前景,發現這是一個能讓我充滿動力的有趣學科,同時掙扎到原專業第一并通過轉專業考試才在大二進入了關于景觀設計的新專業的學習,正式開啟了我的景觀設計生涯。
作為導師身份,我不斷分享總結的專業知識,將學生送進他們的夢校,這讓我很有成就感。
小美:從景觀設計師轉變到國際教育導師,最大的改變是什么?
李老師:
最大的改變就是不變,身份轉變到國際教育導師后,喚回了我對專業當初學習探索的熱情。碩士階段畢業回國后我也和大多學習景觀專業的學生一樣努力考進過設計院,但是工作接觸到的“設計”更多地是被規范束縛,被甲方的要求束縛,我覺得我腦袋里的光在被慢慢湮滅。
李老師作品
決定轉換狀態的我結束了設計師的工作,在進入作品集導師的新身份后,我很興奮能夠不停探尋更新的學科知識,并能夠接觸到不同設計專業的人,有機會觸發跨學科思維。
另外還有不可或缺的成就感就是通過分享我不斷總結更新的專業知識,能夠幫助我的學生去往他們的夢校,他們往往也會在國外學習的過程中與我交流前沿的專業問題,得以讓我的專業思維更新保持良性循環。
我的核心教學理念是從教會學生知識轉變到教會學生學習。
小美:您是如何形成自己如今的教學風格的?您的教學理念是什么?
李老師:
我的教學風格應該算是比較細致全面的那一種,大到整本作品集的思維框架,小到分析圖的線怎么調我都需要為學生考慮周全,這也是我通過帶學生磨練出來的。
李老師作品
說來艱辛的是,我至今沒有遇到天資盎然的天使學生,基本上每一個學生都需要我去幫他們從打地基開始學習。所以不可避免地就需要我去給學生鋪述足夠量的專業知識,甚至要嚼碎了再輸入給他們,這也磨練出了我對于專業知識的深入淺出能力。
我的核心教學理念是從教會學生知識轉變到教會學生學習。作品集只是他們進階學習設計的一個敲門磚,學會正確學習專業知識的本領了才能讓他們在之后的學習生涯里探索得更加暢然。
多出去旅游、看展,用專業的眼光去看城市景觀建設的精妙與遺憾,對于觸發關于城市更新的思考很有幫助。
小美:您工作之外會喜歡去干些什么來豐富自己的靈感庫呢?
李老師:
多出去旅游、多去看各種展。景觀設計不是一個用電腦搜資料就能解決一切知識來源的學科,去觀光不同的城市,用專業的眼光去看城市景觀建設的精妙與遺憾,這些都是寶貴的經驗資料,對于觸發關于城市更新的思考很有幫助。
遺憾的是疫情之后旅游的機會少了很多,那就多去看展吧,不只是關于景觀或城市設計的展,復合學科的藝術展有機會激發爆炸的跨專業學科思考,因為跨專業思想是近幾年申請的競爭趨勢,輸出給學生想法的過程中我也需要不斷補充自己的想法,藝術展的多專業展示為我思維的更新與擴充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
謝菲爾德大學的景觀設計專業教學是真的非常穩扎穩打,每一個項目都是在謝菲落地實踐的。
小美:留學期間,您的學習生活都有哪些難忘的經歷與感受?
李老師:
謝菲爾德大學的景觀設計專業教學是真的非常穩扎穩打,每一個項目都是在謝菲落地實踐的。豐富的實地調研證明了這個專業就是要多出去走多出去看。其中有一個項目是關于用景觀規劃的角度嘗試更新謝菲爾德市中心和郊區的連接。老師硬是帶著我們日走五萬步,用腳步去丈量了謝菲從郊區到市中心的結構變化。
留學期的李老師測量熟悉場地
暑假專業組織的field trip也是令人難忘,徒步哥本哈根的那幾天我的微信步數在榜首就沒輸過,但是有幸逛到了以前網上才能看到的優秀景觀案例,切身體會才知曉優秀的設計為何會令人印象深刻。
峰區Field trip
因為景觀是一個社會科學類學科,所以轉專業申景觀的話,在思維上難度不算大。
小美:您覺得中外大學生的景觀設計水平如何?
李老師:
國外的大學生更多的是想法上的跳躍與精彩,國內大學生更多的是軟件圖紙表現上的震撼。國外大學生的想法真的靈活很多,方案概念的出彩度往往勝過國內大學生,在表現手法上也相對要自由些,但是軟件出圖方面的技能的確不及中國學生。
留學期李老師的小組作業
這是因為國內高校周邊多少都開設了軟件培訓班,對于出圖流的處理已經套路化了,國內高校的有些老師評圖打分也只看圖面表達而忽視方案核心概念。
暑期field trip哥本哈根植物園
另外,國內高校考試、考研所需要的快題設計雖然能夠鍛煉學生快速地出平面方案,但訓練過程也貫穿了較為八股的思想,禁錮了真正設計發展的思維。因為國內外教學考核內容的差異,國內學生方案產出前的概念挖掘和主題調研階段就被忽視了。
小美:景觀有哪些研究方向? 專業藝術院校和大U院校的景觀設計專業都有哪些不同?
李老師:
景觀研究方向大致可以分為人文社科方向和生態建設方向。
景觀設計主要設立在綜合院校里,因為景觀設計這個專業在設計領域相對理性且偏工科。除去設計技法的學習以外,綜合類院校還會設立植物學、生態學、景觀工程技術等輔助類課程,需要學習這些課程知識以支撐合理的設計。少量藝術類院校也會開設景觀設計學科,除去綜合類大學也會涵蓋到的繪畫表現技法以外,藝術類院校的景觀專業課程設置就會更加藝術化,比如雕塑、攝影或和其他學科有交叉的藝術表現技法。
留學期間李老師導師
提供的畢設場地opened by Queen
本科申請研究生階段轉專業的話思維上難度不算大,因為景觀是一個社會科學類學科,很多知識是大家日常就能接觸到的,通過歸類舉例貫穿就能明白景觀設計的意義。
轉專業的同學甚至在思維上有一定優勢,因為可以讓原專業的知識和景觀設計想辦法結合在一起碰撞出特別的主題火花,比如化學和景觀可以嘗試去做有污水處理系統的功能性景觀。
路易斯安那現代藝術博物館-草間彌生
小宇宙 空間裝置藝術
但是轉專業的學生在準備作品集過程中的困難主要是制圖軟件的運用,研究生的作品集申請一定需要軟件出圖,軟件的運用則需要熟能生巧并且要求多軟件協同出圖,最基礎的CAD、SU、PS、AI一定要會,除此之外還有GIS、RHINO、GH等進階軟件的運用。因此需要不少的時間熟練軟件的運用。軟件是出圖的工具而不能讓他成為攔路虎,所以轉專業的學生一旦攻克軟件使用的問題后,就解決了一大困難。
針對學生存在的共性問題,我會從項目的大方向、開題、圖紙表達等方面來引導學生。
小美:學生們在做作品集時存在哪些共性問題呢?是如何引導的呢?
李老師:
80%以上的學生在準備做作品集項目的時候不知道自己要做些什么主題,以及不知道想法應該如何變成圖紙進行表達。
針對前者問題,我這邊是先會對學生的整本作品集的各個項目進行大方向把控,然后每個項目在開題的時候給毫無頭緒的學生展示我多年累積的題庫,根據學生在題庫里感興趣的方向給他們找相關的案例進行分享,再細化到學生盡量熟悉的符合主題發展的場地進行針對性梳理。
李老師作品
后者問題則是多和學生分享優秀圖紙的表達技巧,分析給學生看相應的信息表達可以有怎樣的形式,以及為了達到圖面表達效果可以如何豐富細節。
如果可以的話,我比較建議學生把個人化的東西挖掘出來加入到項目制作中。這樣可以讓主題更加有個人風格,項目做起來也比較有動力,比如元宇宙思想、賽博朋克文化、中國古典風水文化、電影情緒記錄等。
李老師學生作品
2021年末申請的一個學生本科專業是園林設計,專業基礎比較薄弱。除了常規專業項目的制作,為了加強作品的競爭力,我就建議她嘗試了跨學科的內容,做的是空間交互裝置,因為主題比較概念新意且有初步落地思路,在申請季第一時間拿到了AA的offer。
劉同學offer
小美:對于同樣學習該專業的同學,您有什么建議嗎?
李老師:
多看案例,無論是網絡上的還是實地的,案例的積累會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每周一個案例,一年就是五十多個案例,景觀不是一個空想就能出設計的學科,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進步學習,案例積累到位了做東西之前腦袋就不會空,當然也一定是要基于各種案例的原創設計!
另外,如果可以的話軟件功夫一定要磨練到位,這樣做項目才會如虎添翼。最后,景觀設計是一個多學科綜合專業,不要只是局限于本專業的學習,抬頭看看其他領域也許會有驚喜的收獲。
本文版權屬于美行思遠(www.ljlll.com.cn),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