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專訪導師:文老師
世界上沒有完美的想法,要持續地實踐,在實踐中思考。
文老師
?院校背景
倫敦大學金史密斯學院 擴展實踐碩士
中央美術學院 產品設計學士
?教授專業
交互設計、產品設計
?學員錄取院校
皇家藝術學院、倫敦大學金史密斯學院、拉夫堡大學,金斯頓大學,薩凡納藝術與設計學院等
從央美到金匠,
實現從產品到交互的完美跨越,
掌握更多呈現自己想法的設計媒介!
在教學中,
鼓舞學生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引導學生在學習中,
形成自己的世界觀和對未來的想象,
創作出具有個人風格的高質量作品集!
她就是本期專訪導師文老師,
一起進入她的走心分享!
導師說
文老師 X 小美
交互設計只是一種形式媒介,一種設計方法論和一種工具。這應該也是國外院校想要教給學生們的一件事情。
小美:您是如何走上交互設計這條路的?
文老師:
我本科學的是產品設計,做的設計很多都是針對某個問題提出一個具體的設計解決方案或者是按照一些固定的課題做一些審美或者結構方面的設計。
在這些個課題的磨練里,我發現我更感興趣的是如何讓人們也注意到那些有趣的引發深思的社會現象,以及如何通過設計改變人們的一些先入為主的觀念。所以,我之后的創作很大部分踩在產品與裝置的邊界上。
在我看來,交互設計只是一種形式媒介,一種設計方法論和一種工具。我想,這應該也是國外一些院校所想要教給學生們的一件事情。
作為國際教育導師,我需要引導學生在學習中不斷形成自己的世界觀和對未來的想象。
小美:從交互設計師轉變到國際教育導師,最大的改變是什么?
文老師:
我認為跟做設計師不同的是,我的目標群體不再是用戶和觀眾,而是跟著我學知識做項目的學生;不是我對世界的理解和構想,而是如何引導他們在學習中不斷形成自己的世界觀和對未來的想象。
文老師作品
作為國際教育導師,我開始思考如何將我所學的專業知識以及對于國外院校的了解做有效地輸出。這同時為我創造了一個能夠繼續學習和提升自己的機會。
世界上沒有完美的想法,要持續地實踐,在實踐中思考。
小美:您是如何形成自己如今的教學風格的?您的教學理念是什么?
文老師:
我比較鼓勵學生們動手實踐,在實踐中思考,而不是坐在桌前就著電腦和紙筆,就能想一個完美的想法或者方案。
所以,世界上沒有完美的想法,要持續地實踐,在實踐中思考。
留心觀察身邊的那些錯誤或者保留自己失敗的作品,它很可能是你下一個創作靈感的來源。
小美:留學期間,您的學習生活都有哪些難忘的經歷與感受?
文老師:
剛進學校那會有一個叫off site的項目,我做了一個實驗是關于以鞋子為媒介探索未盡其用的物品的新可能性。在最后做項目展示的時候,我剪輯了一個視頻,展示了鞋子的一些成功的部分。但,導師有句話讓我印象非常深刻: Don’t show everything perfect. Don’t hide your failure. Sometimes, you can find something in your failure. 我想這大概是學生時代大家的通病,害怕失敗想藏起來。
Erik Kessels有一本書叫Failed it! 這本書講了如何將錯誤變成想法靈感以及其他可能。書里邊講了個有趣的意大利設計師,Daniele Pario Perra,他覺得現如今哪里都是一樣的。哪里都有一樣的風景存在,星巴克存在于世界各地的角落里。
為了挑戰這一統一模式化的現象,他故意用一些錯誤的方式去組合那些日常常見的普通用品,讓他們獲得一些有趣的新生命。比如說,插排變成蠟燭的容器。所以,留心觀察身邊的那些錯誤或者保留自己失敗的作品,它可能只是針對于目前某個目的的失敗,但很可能是你下一個創作靈感的來源。
小美:成為一名交互設計師應該具備什么能力?發展到一定階段,又該如何去提升自己?
文老師:
交互設計能夠發展出很多類別,大體分為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和目標群體為觀眾的設計。這兩者都需要有一個較強的邏輯思維以及同理心。
文老師作品
除此之外,我想能夠有別于他人的,找到和建立自己的獨特風格。熟練掌握和學習一些技術,比如編程類的python,processing等,也是能夠打破自己在一些思維想象上的壁壘。
轉專業的同學,需要注意結合自己的本專業優秀,并在作品集里展現跨學科思維。
小美: 您覺得中外學生各有哪些方面比較突出,而哪些方面缺少必要的知識和訓練?
文老師:
中外的社會環境和教育不大一樣,所以學生研究的方向也是各有各的特點。據我了解的,英美歐國家的學生最突出的方面其實是在于他們會很積極并善于與人交流,敢于拋頭露面自己去找一些當地的組織學校做一些實驗和工作坊。這是咱們國家學生在設計這條道路上需要增強和培養的能力。當然,不可否認,中國的學生的突出會在于對細節的觀察,以及結合當地傳統民俗文化做出當代設計的構想。
文老師作品
小美:如何準備交互作品集?本科轉專業申研難度大不大?
文老師:
先了解交互設計到底什么。如果要有一個大致的概念,應該可以分為兩個關鍵的點,一個是針對人做設計(用戶為中心或者觀眾為目標群體),另一個是設計研究互動形式,無論是實體的還是虛擬的,設計重點都在于體驗,用戶如何體驗和觀眾如何體驗。
在這之后,應該要了解一下國外院校交互設計的分支和特點。以用戶為中心的,針對于實際存在的問題和需求做設計構想的用戶體驗設計,服務設計。以思辨性,批判性和實驗性的交互設計,它的形式有很多種,比如聲音,互動感應裝置,詩歌,實驗視頻,表演,舞臺設計等等。因為了解院校的過程,也是在逐漸明確你未來的發展定位。
在跨專業申請的時候,需要注意的是如何在作品集里展現你跨學科的思維,以及如何將你本科專業知識結合到你未來想要研究的方向上。
針對學生遇到的問題,我會及時和學生溝通,找到問題所在,推動項目繼續深入做下去。
小美:學生們在做作品集時存在哪些共性問題呢?是如何引導的呢?
文老師:
一個是遇到問題的時候,會有逃避的想法和沒有往下做的動力。遇到這種時候,我會及時和溝學生通和分析問題出在哪來,有什么有效地方式可以解決,減少一些不必要的時間浪費。遇到問題不可怕,可怕的是停滯不前然后惡性循環。
還有的一部分共性問題可能存在于對一些事物會存在自己先入為主的想法。這個時候比較好的方式之一就是不斷詢問自己為什么,引導自己形成好奇以及探究的態度,深入思考和調研。
小美: 對于學習該專業的同學,您有什么建議嗎?
文老師:
交互設計總的來說,其實是個學的很雜的學科。但它終究是一種媒介,方法論和工具。重要的是,你需要思考如何將它運用到未來你的工作,藝術創作,以及形成你自己的設計思維。
本文版權屬于美行思遠(www.ljlll.com.cn),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