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敏的一部《未麻的部屋》,曾在他年僅十四歲的心靈上留下了深遠的影響;
小學時期,他就開始了電影自學之路,
初中便開始為網絡音樂制作人制作音樂視頻;
他興趣很廣泛,電影/文學/音樂/平面設計,舞蹈/網球/跆拳道,編程/生物/機械/傳媒...
他笑稱自己:“我雖然什么都會做一點,但是似乎什么都不能做到最好。”
就是這樣一個“似乎什么都不能做到最好”男孩,卻拿到了電影制作專業超厲害的紐約大學offer。
他就是本期的主人公
——徐同學
學生背景
錄取院校:紐約大學
錄取專業:影視制作
錄取學歷:本科
學習時長:9個月
錄取背景:杭州外國語學校劍橋高中
紐約大學電影制作有多厲害?
紐約大學成立于1831年,一所培養出了奧斯卡金像獎得主最多的學校,它是美國境內規模最大的私立非盈利高等教育機構。
作為一所世界頂尖藝術院校,紐約大學帝勢藝術學院的錄取要求是很高的。電影系每年的錄取率極低,不到5%。
校友包括著名華人導演李安、好萊塢導演之父馬丁·斯科西斯、《哈利·波特》導演克里斯·哥倫布、全能型導演伍迪·艾倫、奧利弗·斯通、科恩兄弟、斯派克·李等。
還在為影視作品集而頭疼?
想get徐同學的申請小秘籍?
“紐大耶!我也超想去的!”
...
如果你有以上癥狀,請認真的往下看~
徐同學的申請之路
1、他曾花了半年的時間,寫了五六個不同的故事,卻全被斃掉?
2、距離申請截止時間只剩兩個月的時間,作品集進展為0,他是如何逆風翻盤的?
Q:為什么選擇影視制作這個專業呢?
“興趣是原動力,后天的努力使我變得更優秀”
徐同學:
在小學的時候,我接觸到了影視后期制作的技術。那個時候我特別喜歡商業大片里奪目又令人生羨的特效,但是又不知道有什么地方可以讓我學習,于是就開始了自學的道路。
一開始我只是在網絡上跟著視頻學,后來軟件用得熟練了,就會自己拍一些東西來制作。初中的時候,我開始在視頻網站上與網絡音樂制作人一起合作,為他們制作音樂視頻,主要目的也是為了練手。
我最開始只是想學習影視后期的,但是當我遇到了今敏,一切都變得不一樣的了。今敏的作品讓我重新審視電影藝術,讓我明白了電影其實并不僅是打發時間的娛樂產品,而是能夠表達思想的藝術品。
推薦■學長在這里推薦大家去看今敏的處女作《未麻的部屋》和他的tv動畫作品《妄想代理人》,都非常值得一看哦。
Q:可以簡單介紹下你的作品集嗎,靈感來源又是什么呢?
“影視作品集不一定要最有趣、最出乎意料,但一定要是自己最想表達的東西”
徐同學:
我的作品有兩個短片,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風格。
第一個短片叫做《Calendar》。這部短片主要表達的是父子情誼,偏向人文關懷,而靈感也正是來自于我和我爸爸的故事。
第二個短片是《AfterMath》。這部短片是一部校園小品,偏向趣味性,靈感是從我的真實校園體驗里汲取來的。
Q:創作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呢?
徐同學:
當我瀏覽網絡上那些被錄取的作品時,我有一些被誤導了。因為那些短片都是有趣的,科幻的,有神轉折的故事,我誤以為我要拍出這樣的作品才能夠被錄取。
所以我花了半年的時間,寫了五六個不同的故事(其中最被我的導師耿老師嘲笑的一個作品是AI媽媽的故事:()。
所有的故事,我都把心思放在了怎么讓結局出人意料上,卻忘記了最重要的內核。當那些我自以為很不錯的故事,卻被一個個斃掉的時候,我有一些沮喪了。那個時候距離申請截止,已經只剩兩個月的時間了,而我的進展為0。
Q:最后是如何解決的呢?
“老師專業的指導啟發了我的創作靈感”
徐同學:
我的導師耿老師告訴我,要拍一些自己熟悉的東西。
在回家的高鐵上,我開始追溯自己的過去。當那些新奇古怪的故事一個個被移出腦海時,我看見了一個個充滿情感的泡泡在上升,那些是回憶。我選擇了父子的泡泡,選擇了校園的泡泡...雖然作品中的故事與現實并不一樣,但是我幾乎把相同的情感位移到了角色身上。所以作品并不一定要出人意料,只要拍自己想拍的就好了。
想申紐大影視制作專業的你看這里:
總結:
選擇合適的學校和專業
Tisch如同紐約本身一樣,多元融合,它包容不同的文化、擁抱各個方面的優秀人才,同時它永遠鼓勵學生去探尋自己的聲音,并且認為多元的學習和理解能力可以使學生在涉及領域的廣度上更加擴大。擁有廣泛興趣愛好和多元包容性格的徐同學恰恰符合了這一點,這也正是紐約大學很看重的一項考察因素。
通過導師針對性的個性引導挖掘,多次頭腦風暴與案例參考比較等分析,在結合徐同學的作品集情況,美行思遠的導師大概推斷出了他被錄取的幾率,這才是最有策略的選擇。
調整心態,學會享受成長
由于前期沒有頭緒的創作,以致于徐同學耽誤了較多時間,申請已經迫在眉睫,這個時候就很考驗心態了。及時調整方向,積極與老師配合,使徐同學迅速的回到了軌道。
一張Offer無法概括徐同學在短短幾個月的收獲,更重要的是他在這段時間對未來有了明確的方向并且開始真正的了解自己。
這里,小美想說的是,留學申請是個漫長的過程,寫文書、等結果的煎熬,亦或是收到offer的喜悅,都只是它的表層,重要的是同學們在這段成長經歷中的思想和心理變化。
希望同學們細細體會這些痛苦或快樂帶給大家的經驗與成長。如果能做到這一點,不管有沒有去藤校,你都能成為你想要成為的樣子。
本文版權屬于美行思遠(www.ljlll.com.cn),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