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置藝術
Installation Art
相信很多人在觀看當代藝術展覽時,都能看到“裝置”這個詞匯。
區別于繪畫、舞蹈、雕塑,
這些大眾所熟知的藝術表現形式,
裝置藝術這個從西方當代藝術發展過來的,
新藝術形態讓很多觀眾第一反應摸不著頭腦。
簡單地講,裝置藝術,就是“場地+材料+情感”的綜合展示藝術。藝術家在特定的時空環境里,將人類日常生活中的已消費或未消費過的物質文化實體,進行藝術性地有效選擇、利用、改造、組合,以令其演繹出新的展示個體或群體豐富的精神文化意蘊的藝術形態。
藝術家們的創造力和讓世界變得更好的態度,讓藝術裝置綻放出別樣的魅力。通過不同的媒介創造出不同的裝置藝術,將自己的內心想法和觀點傳遞給人們。
下面小美就帶你來看看有哪些裝置藝術,希望能帶你走進沉浸式裝置藝術展的體驗。
Is perception reality
波蘭當代藝術家Alicja Kwade的作品被視為2017年威尼斯雙年展最引人注目的藝術品之一。
她的作品改變了視覺和感知,這位駐柏林的波蘭藝術家的作品圍繞著這樣的觀念,即時間和空間是可延展的,可以用來改變我們對周圍環境的理解,從而改變我們對現實的理解。
通過使用燈光、鏡子、木材、玻璃和金屬等天然原材料,Kwade創造了不同種類的結構,這些結構乍一看就很難掌握。她擴大了情感和事實之間的差距。
通過創造看起來像幻覺的雕塑和裝置來擴展我們對物質現實的概念。藝術家質疑我們所見與所知之間的關系。藝術家想起20世紀的科學和哲學家的方法,試圖發揮不確定性,以便重新評估關于人類生活本質的錯誤或難以理解的證據。
我們相信我們不一定理解的事情。
drawn to production
挪威設計師sigve Knutson在2017年米蘭設計周上與“貝魯特”車棚畫廊合作制作的“drawn to production”產生了重大影響。
在該課程中,設計學院的埃因霍溫大學即將畢業的畢業生探討了如果將繪畫應用于生產過程的各個階段,設計師將如何工作。
繪畫則表達了設計師的個人品質和獨特美學:它允許直接自然表達想象力、詩歌、思想和靈感。相比之下,設計產品通常意味著必須對設計進行更改,平滑和過濾。
為了應對原始直覺的逐漸下降,Knutson開發了這個項目,他在其中探索了多種將繪圖應用于對象生產的方法。例如,通過將工程圖與工藝品聯系起來,出現了一系列新的方法和方法來制造物體。
Circulates
總部位于布魯克林的設計團隊Snarkitecture與時尚品牌COS之間的最新合作是一件懸掛在韓國首爾GanaArtGallery天花板上的裝置作品。
這款錯綜復雜的淡紫色大理石名為“循環”,在整個白色空間中蜿蜒曲折。
利用精密的工程技術,這種擺錘雕塑被白色玻璃彈珠賦予了生命。每隔五分鐘,大理石就會沿著四個軌道中的每條運動,只有當它進入下一個房間時,它的迷人旅程才會結束,降落在之前掉落的所有大理石的海洋中。
Loop的建筑規模及其對童年游戲的熱愛是設計二人組工作的標志。
丹尼爾·阿舍姆和亞歷克斯.穆斯頓以劉易斯·卡羅爾的《蛇的狩獵》為工作室命名。他們的工作是對這種情感的頌歌,也是他們對未知事物的探索。
New spring
裝置被稱為“新春天”,源于國際時尚品牌COS與倫敦工作室studio swine的藝術合作。
日本建筑師Azura Murakami和英國藝術家亞歷山大.格羅夫斯(StudioAlexander)設想了一個比真人大小的植物雕塑大的身臨其境的感覺。
六米高的裝置產生了霧氣彌漫的花朵,當與皮膚接觸時會破裂,但當與紋理織物相遇時會繞。
Memory palace
倫敦藝術家和舞臺設計師Es Devlin在其位于Pitzhanger的雕塑作品“Memory Palace”中探索了人類的視角以及我們與記憶的關系。
邀請來訪者探索廣闊的時序景觀,繪制整個歷史中的關鍵時刻,這導致了人類視角的轉變。
受到古希臘古典記憶技術在熟悉的位置進行分類的啟發,“記憶宮”是精心雕刻而成的詳細地圖,體現了歷史上重要事件的記憶。
大型鏡子覆蓋整個展覽空間,全長18米,用于將裝置自身反射,營造出一個沉浸式的環境,提供了獨特的時空視角。
Ann Veronica Janssens于1956年出生于英國??怂雇ǎ诓剪斎麪?比利時)生活和工作。
自1970年代后期以來,Ann Veronica Janssens開展了一項實驗工作,強調現場安裝以及使用非常簡單或無形的材料。例如光、聲或人造霧。
觀察者面臨著“難以捉摸”的感覺和短暫的經歷,跨越了清晰和可控的視線,這是一種失去控制、不穩定、脆弱的視覺、身體、時間或心理上的體驗。
Digital Art
來自哥本哈根的藝術家TimSoderstrom與合伙人Anny Wang合作的過程,自從他們在2016年組建創意工作室以來,他主要與他們合作創作數字,3D插圖和動畫。
TimSoderstrom的作品通常模糊了數字世界和物理世界之間的界線:盡管他們的3D插圖經常帶有手工藝品的味道。
但在這里,他們還是制作了有形物體,主要以3D印刷,似乎具有渲染通常具有的過時,超真實的美感。
令人迷失方向,但不可否認的是它很酷。
/
如今的裝置藝術在不斷演變的過程中,漸漸地被大眾所熟知和認可, 已經成為博物館的寵兒, 并且進入了博物館和美術館的收藏名單里。
在展覽和收藏方面,裝置藝術貌似美術館和博物館的權威,很多裝置藝術最初都是在非正規的展覽場所,既不在博物館也不在畫廊展出。
由于裝置藝術把展覽的場所搬到了室外,、翻修的民居、廢棄的廠房、簡陋的倉庫,以“平民化”的面目出現, 實際上具有藝術普及的意味, 把藝術帶給那些幾乎不進畫廊、美術博物館的普通老百姓。
同時,裝置以聲響雕塑組合的形式出現,有的建成奇異的園林;有的又像夢幻世界的建筑;有的則用來裝飾大樓外墻;真正成為人們可觀賞可游玩的場所,并促進了大眾參與藝術的活動。
本文版權屬于美行思遠(www.ljlll.com.cn),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