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機械轉服務設計
這不僅是思維的轉變
更是人生的重大轉變
作品
來源于生活
來源于自我反思
來源于對生命的思考
用作品代替我發聲
用作品來表達我對于人生的感悟
本期專訪學員:關同學
關同學錄取信息
錄取背景:
燕山大學機械設計(本科)
錄取學歷:
研究生
錄取專業:
服務設計、用戶體驗設計
錄取院校:
offer展示
關同學 X 小美
感謝美行,帶給我不一樣的人生體驗
01
面對困難時
我從來不會輕言放棄
我的性格是偏向于直爽的,所以,當我有了一個目標以后,我就不會輕言放棄。我天然的性格使我在面對困難時會選擇迎難而上,直至成功攻克難題。
直到現在還有的興趣特長是羽毛球和鋼琴。羽毛球拿過一次市里的單打三等獎,鋼琴沒考過級但最喜歡的一首曲子是德彪西的《月光》,為了啃下這首曲子我花了兩個月的時間。德彪西很吸引我,他的曲風悠揚輕快,能讓我在繁雜的現實生活中找到在靈魂上屬于我的棲息之地。
02
對于沒有什么藝術背景的我
老師帶我一戰“上岸”
選擇機構的時候也是對比著看了好幾家,也試聽過不少機構的課程,最后選擇了美行。
選擇美行的很大部分原因是由于我對這類專業很不了解,但老師在給我介紹各種我可能會對此產生興趣的設計專業時非常耐心,態度很好。是我在試聽的幾所機構里感受較好的一個。
學生作品集部分內容
試課時是錢老師上的,對于我這個沒什么藝術背景的人,他不厭其煩地指導我,給我的留下的印象非常好。而后在去了校區以后看到的都是認真努力的學生們,大家都在為自己的目標而努力,這更讓我堅定了選擇美行的想法。
03
以“分娩”為開始
以“樹葬”為結束
最令我感到頭疼,但也最讓我感到滿意的作品,名叫“birth”。主要內容是提出一個“為何經過幾千萬年來的進化,人類的分娩仍然如此痛苦”的問題,隨后令人反思,在沒有痛苦沒有成本的生育下,人們一代一代人之間的感情紐帶如何傳承。因為話題比較敏感,網上資料和數據較少,所以調研起來十分困難,而后,為了能更刺激我深入思考產出形式,我必須去觀看各種分娩視頻來將自己代入角色體驗心理。雖然心底有所抗拒,但我仍然一遍一遍地看,一次一次地去翻找視頻,從痛苦到逐漸理解的過程,讓我有了更深層的思考。最后產出了一個虛擬的交互空間來讓觀眾能有跟我一樣的歷程。
學生作品集部分內容
另一個我很滿意的是“burial”,關于樹葬的項目。去年我爺爺去世時,我跟著老一輩的一幫人回去參加了葬禮,但說是葬禮其實又熱鬧非凡——燒紙,慟哭,撒紙錢樣樣都有。在我回去的路上我隨即想到,這種葬禮對我已逝去的爺爺的靈魂來說到底還是不是懷念,人們的感情在傳統殯葬的荼毒下還有多少能保留下來,在這種極度悲傷壓抑的氛圍下,人們是否還留有屬于自己的情感。最后我設計了一個可以完成樹葬流程的網頁,又設計了一個環保的交互骨灰盒,我希望能讓人們通過定期對樹的關照來悼念死去的人,讓殯葬變得少一些沉重,多一些感情的寄托。
學生作品集部分內容
04
不畏懼困難,破后而立
感謝美行給我一個好的學習氛圍
最大的挑戰我覺得還是我自身的問題,因為我是從機械轉專業過來的,許多設計的點或者是方向都是我都很難想象得到的,能夠被我發現的設計痛點已經融入我的生活中了。
培養我的設計思路是這一年多來我認為最難的。有好幾次在立題時,我自認為不錯的想法都被老師否決了,而且是沒什么余地地被否決了。后來在不斷做項目中,我才能慢慢地建立自己的設計思路,能跟老師交換想法,并且在最后能很好地呈現出來,我覺得這是我最寶貴的經歷。
錢老師作為我的指導老師是很盡職盡責的。大概是由于錢老師實力過硬的因素,他對我的指導從來都是引導性的,從來不具體規劃我做什么,也沒有說我一定要怎么做。很多時候他有給我留一些空間來讓我自己設想怎么做會更好。這對我的各種設計思路有很大的幫助。
學生作品集部分內容
張老師和負責文案的李老師也很好,各種能提升我能力的課程以及申請時需要的文書都處處幫我留意和篩選,讓我能全心全意地投入到項目當中,不被其他瑣事打擾,讓我保持一個比較放松且自由的心態。
05
選擇合適的導師
對自己的作品集負責
最主要的還是選對一個適合自己的老師,負責又有能力的老師很重要,同時跟自己性格相契也很重要。制作作品集的時間上我認為至少要提前一年半吧,這樣才能給自己留有修改的時間,不至于最后太倉促導致作品集質量下降。
06
祝美行和我都前途可期
美行真是我的大恩人!不敢說祝老師們越來越年輕,但祝所有老師都能錢包鼓鼓。
太遠的事情就不規劃了,目前的任務就是讀完研究生,順利畢業,當然畢業以后大概率還是會回國內發展。但在我求學的路上每天可能都會有新的想法,誰也不能下保證(哈哈哈哈)
關同學輔導老師:
錢老師
?老師背景
拉夫堡大學 工業設計碩士
?教授專業
工業設計、交互設計
?專業解讀
融合邏輯、藝術、文化等領域知識的工業設計,是對全新技術的不斷探索,每一件產品都凝結了設計師的智慧和努力。建議同學們廣泛涉獵知識,勤觀察勤思考,鍛煉手繪和軟件等的造型表達能 力,主動探索產品的功能和美觀的共存關系。
?所帶學員錄取院校
皇家藝術學院、倫敦藝術大學、倫敦大學金史密斯學院、AA建筑聯盟學院拉夫堡大學、紐約大學、卡內基梅隆大學、帕森斯設計學院、普瑞特藝術學院、羅德島設計學院、藝術中心設計學院、加州藝術學院等。
本文版權屬于美行思遠(www.ljlll.com.cn),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