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轉眼就又要過年啦!
同學們是不是已經開始享受自己的假期了呢?
每到這個時候
小美都會在朋友圈里看遍祖國的大好河山
小美真的,一點也不羨慕
在你五湖四海狂嗨皮,胡吃海喝瘋長肉的時候
我要鄭重的提醒你
2019年只剩下344天了
你學習了嗎?!
俗話說
要想學習好,假期不能倒
只有一直瘋狂跑,才能成為名校心中的寶
所以,今天小美特地請來了我們美行思遠
“交互/平面設計導師董老師”
為大家分享
如何快速提高西式思維能力
董老師
南安普頓大學碩士畢業
曾任:
隨易校園互助APP 全棧設計師
華為P10 手機車機互聯系統 交互設計師
華為 Matebook管家 交互設計師
董老師不僅有著豐富的工作、教學經驗
他的作品《吧臺設計作品》
還被錄入了教材《家具設計》
是不是超級棒!
為什么要提高西式思維能力?
西式思維能力
簡單來說就是西方人的思維模式
也就是大家常說的
邏輯思維→結構化思維→批判性思維
為什么我的作品集不能打動招生官?
為什么我的作品拿不到名校的offer?
到底什么樣的作品才是行業的敲門磚?
那是因為
你根本不了解名校招生官想的到底是什么!
中國學生作品 & 西方院校要求
中國學生普遍認為作品集是作品的展示冊,在作品集中大量羅列作品,而忽視作品本身創作過程的展示。
西方院校注重考查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作品集應該呈現學生的個人特色以及創作過程。
中國學生更多地著眼于作品的視覺、觸覺等感知層面的表達,常以個人體驗和即興靈感作為創作依據。
西方院校更強調理性分析后得出問題的解決方案,在方案明確的前提下加入感性的表達方式以及個性元素,做到既感性又理性。
可見,即使知道了什么是西式思維
但是如果沒有清楚的了解和深入的學習
還是不能很準確的運用在作品集中
淺析三種思維
邏輯思維
狹義的【邏輯】,指的是思維的規律(主要是指形式邏輯);而廣義的邏輯則可以泛指各種事物的規律。學習邏輯的起點,是形式邏輯;形式邏輯的起點,是知識。知識和經驗是邏輯思維的支柱,將知識和經驗有條理的連接起來,找到其中的結論。
連接理由和結論的方式有兩種:
1.歸納(并列型)
2. 演繹(串聯型)
結構化思維
【結構化思維】是指從整體思考到局部,是一種層級分明的思考模式。
簡單來說,就是借用一些思維框架來輔助思考,將碎片化的信息進行系統化的思考和處理,從而擴大思維的層次更全面地思考。
任何事情,都可以歸納出中心論點
中心論點可由三至七個論據支撐
每個一級論點可以衍生出其他的分論點
——《金字塔原理》
批判性思維
【批判性思維】就是一種慎重的思考過程。你使用批判性思維來考慮一個問題,最終,你判斷什么是可信的,或決定將要做什么。也可以理解為:把知識的表象和本質區分開來的能力。在批判性思維的境界,很多事情已經沒有正確答案了。
一個人能同時保有全然相反的兩種觀念
還能正常行事,是第一流智慧的標志
——菲茨杰拉德
董老師分析的三種思維
清楚的向我們解釋了什么是西方思維
那到底我們該做些什么
來提高自己的西方思維呢?
如何提高西式思維能力?
在制作作品集的時候,可以通過以下幾點進行邏輯性的檢查,以保證項目展示的清晰度和傳達的效果。
明確(展示)框架和流程
敘事性
學術用語
“總 — 分 — 總”結構
階段性的小結 + 整體的總結
真實數據 + 客觀事實
感性的表達要立足于理性的研究
不要只陳述而缺少論述
考慮極端情況與例外
看了董老師的分享
同學們是不是收獲滿滿
如果看了上面這些,你還不滿足
別著急!董老師還為大家推薦了兩本書
中、西式思維的轉化并不是一朝一夕的
在實踐的過程中
可以通過補充理論知識來完善或將其作為參考
同學們快點學習起來!
就做那個過年期間“別人家的孩子!”
本文版權屬于美行思遠(www.ljlll.com.cn),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