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20
靈動的鳥巢式公寓
倫敦知名工作室Atmos Studio完成了“鳥巢式公寓”的設計,設計成功處理了空間和光線之間的關系,使原本缺乏空間和采光的公寓發生變化,為即將入住的音樂家兼演員創造了一個靈動的空間,在密集的城市布局中找到了一個小小的切入點。
TOP19
將庭院置于室內,東京“K宅”
這是由K2YT事務所設計的“K宅”,選址在東京密集的住宅區。屋子處在街區西南角,兩面臨街。北面緊鄰的高架鐵路帶來了噪音和震動。街角的位置賜予住宅陽光和空氣流通的同時也帶了街道的雜音。建筑師通過將庭院空間以和房間相同的處理手法整合進室內,建筑師創造了足夠深的空間來分開房屋與街道,從而有效地達到了即使采用最大的窗戶也不用窗簾就能遮蔽路人視線的效果。
TOP18
小空間 大智慧,20平米空間的高效利用
這是特拉維夫市中心的一個公寓房間改造項目。項目委托人是一名藝術家,以色列建筑師Raanan Stern和Shany Tal為他將面積僅僅20平米房間重新設計,改造成了一個多功能的工作室。經過改造的工作室容提供了大量儲物空間用來收納藝術家自1940年以來個人收藏的大量平面作品。不同尺寸、種類以及藝術風格的作品被分類收納于房間里四個不同的儲物區域里。
TOP17
半掩疏門傍淺池,新加坡綠色健康住宅
這座新加坡綠色健康住宅的中央庭院分布在兩個樓層上。在首層庭院, 雞蛋花樹位于池塘的中央,池塘四周是木材飾面的框架。兩倍大的客廳和餐廳圍繞著這個庭院。二層的庭院位于一層餐廳的正上方,二層主臥的前方。面向庭院的立面為通高的玻璃,玻璃外面安裝有層疊咬合的垂直和水平木條。
TOP16
住宅里的“山”
該住宅除了東北面的街道,周圍則都被高樓包圍著。如何使室內得到充足的光照成了一個問題,建筑師想要開放這個封閉的空間,在其內部創造出新的環境,同時還要保證住宅的隱私性。基于這些,建筑師在這個空間里面搭起了這座亮白的“山”。其頂部向西南面傾斜,以接收和反射光照。
TOP15
閣樓公寓
這是一個頂層帶有閣樓的公寓,建筑師的任務是把不適合居住的閣樓改造成一個舒適明亮的空間。客戶要求能夠良好的處理光線和空間之間的關系,帶有實用的家具,一個有吸引力的游戲室,以及充足的儲存空間。希望擁有一個功能多樣,同時盡量簡潔的舒適空間。
TOP14
兩層住宅九種層高,日本“山手之家”玩轉住宅空間
在日本福岡安靜的城市郊區,日本的矢作昌生建筑設計事務所設計建造了一棟兩層的住宅,并坐擁周邊的自然景觀視野。這座“山手之家”被山地環繞,在設計的過程中,設計師選擇性的將空間打開,使陽光和自然風可以穿過建筑。在室內,住宅空間分布在九個不同層高樓層上,車庫和宅中主臥被安置在較低層空間,而餐廳和起居室則被安排在上層空間。
TOP13
讓北漂生活更有尊嚴,設計師爆改地下蝸居!
周子書的“地下室”項目致力于研究并制定出一個社會革新戰略來應對“地下室問題”的挑戰 —— “在經過深入的調研后,我們提出了一個新的戰略和模型,并在該地下室中通過一系列的都市干預來進行測試。我們試圖重新定義人防地下室,并因而可以重新賦權于新生代農民工和地下室的多方利益相關者以新的角色,通過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戰略來達到‘空間正義’,并重建北京的社會資本。”
TOP12
產業工人宿舍改造成色彩斑斕的青年旅社
中國廣州源計劃建筑事務所最近將一座產業工人宿舍改造成了一個青年旅社的項目,作為先前規劃的iD藝象藝術區項目的一部分。設計師使用黑色鋼材和色彩斑斕的玻璃改造建筑立面,多孔遮陽板和玻璃窗構成的向外凸出的盒子,同時有意地塑造了首層別樣的立面開窗。
TOP11
小小閣樓變身功能完整且富有趣味的公寓
這是一套面積只有25平方米的公寓,你也許會覺得這樣的小型公寓是很難成為一個滿足所有需求的舒適的家。那么,你能想象到嗎?正是這樣的空間里也能包含了客房和家庭辦公室。這一切是怎么辦到的呢?一起來看看吧。
TOP10
麻雀雖小:43平的四室一廳小復式
改造前這是個只有43平的二手房,改造后變成了各種功能一應俱全的四室一廳小復式,雖小確五臟俱全。做建筑設計以來,這是唯一的一次既建筑師自己設計又自己使用,既自己出錢有時還要自己動手干活的項目,既是對于城市稀缺的居住空間的一種應對嘗試,又真真切切是設計了自己的生活。
TOP9
40平,10萬,150天:一個建筑師的自宅改造
這上海建筑師應朝君的私宅改造。在他心中,筑自己的巢花多少心思都不枉費,因為那是漂泊游子和作為建筑師給自己最好的禮物。40平米不算大,但設計之后每個角落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所以空間感和舒適度都很棒,而且總花銷包括電器在內只有10萬。我們來看看應朝君如何在自己的屋子中玩味空間。
TOP8
折疊的墻面——越南折墻住宅
這是由NHA DAN建筑事務所設計的位于越南胡志明市的折墻住宅。場地為長方形用地,周邊是多層住宅。因此,建筑師要面臨的一個挑戰是要將自然光線引入到建筑底層,在有限的用地上創建寬敞的居住空間。建筑師從功能分區開始著手,樓梯和走廊等交通空間布置在建筑一側,而主要生活功能區布置在另一側。接下來,建筑師通過對分隔空間的墻體進行折疊,以解決上述現狀面臨的問題。
TOP7
住宅?游樂園?有趣的“Jerry住宅”
該住宅是Sahawat夫婦及其四個孩子位于七巖海灘的度假屋,名為“Jerry住宅”。Onion設計的焦點是各通道的連接。除了已有的樓梯和斜坡之外,建筑師還在中央通道內增加了垂直通道。該空間現被稱為“主生活廳”。Onion用定制的繩網打造了五層不同傾斜度、高度及尺寸的水平網層。
TOP6
INT2 設計的45平米小戶型
INT2建筑事務所設計的這個小戶型公寓 INTERIOR NI,位于莫斯科,戶型面積僅僅只有45平方米。巧妙的空間因借、細致的功能設計、清新的裝飾風格,使這套小公寓也能夠帶來較完美的居住體驗。設計創造生活,你值得擁有。
TOP5
巴黎迷你公寓,8平米的女傭房
Kitoko Studio建筑事務所受委托,在這間8平米小屋中設計了能夠支持女傭平時生活作息一切活動的女傭房,包括:睡覺、烹飪、用餐、洗漱、工作,并規劃出了盡可能大的儲存空間。同時還保證生活空間的獨立性。
TOP4
歷史元素與極簡主義的交織,吉馬良斯住宅
這是由Elisabete de Oliveira Saldanha事務所完成的一處住宅改造項目,一方面這一項目擁有保持和重現建筑歷史記憶的元素,另一方面也將賦予其客戶所認同的極簡主義的特征。在不妨害使用舒適度的情況下,兩種語言在豐富的室內細節和設計手法上交織互動。
TOP3
交疊的木材 曼妙的光影,Cheering 餐廳
Cheering餐廳位于河內市中心,是從一個長期荒棄的項目改造而來的,該項目仍然保留了鋼架結構以及可重復使用的圍護材料,如玻璃、鋼材、條鋼、金屬板屋頂。“木材”一個挨一個垂直堆疊,逐漸向上,形成一個“樹根”,用以分隔空間以及打造兒童游戲場。
TOP2
舊鋼筋的再利用,槃達事務所打造的咖啡館
在北京,槃達建筑設計事務所受宏坤地產開發商的委托,把回收的舊鋼筋再利用,變成一個模塊化框架,為當地一家咖啡館完成了內部裝修。在當今都市嚴重污染的大氣籠罩下,該方案向人們展示了的一片室內的綠地。這個項目希望給中國的其他城市做一個先例,并鼓勵他們實施類似的方案。
TOP1
動感而精致的空間,孟買SDM公寓
這是孟買的SDM公寓,設計師把樓梯作為空間中的雕塑裝置,置于公寓的中心。它帶來了更多采光和空氣的流通。雖然樓梯造型是非常簡潔的線型設計,但它卻是整個空間的主角。在這公共空間中幾乎所有的位置你都能看見它。它銜接了各個空間。
本文版權屬于美行思遠(www.ljlll.com.cn),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