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這幾天話題度最高的是什么,那一定是日本東京奧運會開幕式了。至今為止,想必大家還歷歷在目。
從“藝術可以接地氣,但不能接地府”,到“開幕式”變成了“開墓式”可以看出:這次日本奧運會的藝術策劃足夠博得眼球。作為藝術十級愛好者,小美認為此事應該沒有那么簡單。難道這次日本的開幕式在彩排時就真的沒考量過?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日本奧運會開幕式的那些藝術行為~
舞蹈界“暗黑料理”竟是知名藝術流派
要說這屆開幕式的舞蹈風格,那一定是被最先吐槽的重點。不光是大家看不懂,甚至可以說有99%的人都怕是難以理解這到底是個啥?
為了查明真相,小美請問了從日本留學回來的專業藝術老師,聽了講解后才知道,實際上,這種舞臺效果叫《wassai》,是一個新造詞。來自于東京奧組委舉辦的日本2020文化慶典,“wa”在漢語中,有:“環”、“和”等意思,“sai”是“祭”的意思。這個節目的初衷是為了慶祝和平的到來,也是真正的“和之祭典”。雖然看起來有點“邪門”,但這種舞蹈形式在當今世界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且還是日本一種代表性的舞蹈種類。
而且,這些舞臺效果中藏著很多日本“舞踏”(也叫“暗黑舞踏”あんこくぶとう, ankoku butō, Butoh)的影子,舞踏也與皮娜·鮑什的舞蹈劇場、美國后現代舞蹈(Postmodern dance)并列為當代三大新舞蹈流派。
“暗黑舞踏”誕生于六十年代的日本,是一種由“土方巽”開創的前衛舞蹈藝術作品。由于這部作品因為色情、暴力等傾向在社會上引起廣泛爭議,“土方巽”因此被日本藝術舞俑協會永久除名。
經過這樣一場離經叛道的舞蹈演出,他為自己的前衛舞蹈取了一個名字——“暗黑舞踏”。并逐漸開始廣泛地與日本藝術界各類先鋒藝術家們合作,舞踏也從此與傳統舞蹈藝術決裂,成為現代藝術的先鋒流派。在隨后的暗黑舞踏創作中,“土方巽”開始逐步建構起暗黑舞踏的身體語匯體系,舞踏的形式也變得清晰和鮮明,具有很高的辨識度。
那么,關于“暗黑舞踏”我們會疑問,這次放在奧運會上是想表達什么呢?如果要用一個詞去概括,那一定是反叛。
因為“暗黑舞踏”誕生于“安保戰爭”時期,許多戰后前衛藝術家在這一時期活躍起來,日本開始涌現多個“反藝術”前衛藝術運動。“不要復制別人,要創造從前從未存在的東西。”是這場運動的口號。
他們企圖完全打破西方對表演、動作和肢體的傳統觀點,反而去追求肉體之上的心靈解放與自由。這也是放到本次開幕式上的原因之一。并將舞蹈作為一個“宣泄口”、一種“代贖”的可能,期望能將人最本源性的意識與沖動激發出來,用以反抗現實的束縛。
回憶殺 靜態圖標還原超級變變變
奧運會當晚,超級變變變這個環節給略微簡約平淡的開幕式帶來了少有的亮點和幽默感。其實,這檔節目靈感來源于日本綜藝《超級變變變》,讓不少網友直呼:“爺青回”!
而且不光是這個環節,細看下來才發現,本屆東京奧運會的靜態圖標,也一樣與《超級變變變》節目有關。雖然圖標主體是延伸設計師廣村正彰所負責的靜態圖標,目的是致敬1964東京奧運靜態運動圖標,但為了符合現代,在細節上卻做了大幅創新,添加上了賦有躍動感的運動員動作,巧妙傳遞著每個運動項目的特點,彰顯運動員活力感與動態之美。
而且,奧運象形圖是在1964年東京奧運中首次出現,作為運動員與觀眾們透過視覺交流的橋樑,從此以后,每次運動會都會推出不同版本的象形圖。
在這次的奧運中,象形圖則從靜態圖示進一步升級成動態圖示,成為真正的運「動」。
每個圖案都可以分為無框版(Free Type)和有框版(Frame Type)兩種,兩者剛好互為正負空間,前者運用在海報、門票和其他授權產品上,后者則用于地圖、比賽場館招牌、手冊網站等功能性目的。
因為奧運的延期,這些圖標在日本設計師廣村正彰2019年3月12日正式公布后,又由動態設計師井口皓太接手進行動畫效果的制作,歷時一年設計才得以完成。也直到在這次開幕式后,這50個圖標才算真正意義上出圈。
日本傳統和服 將各國文化穿在身上
說了開幕式當天的藝術設計,我們再來說說日本為奧運會的前期準備——“服裝設計”。
為了這次的東京奧運會,日本召集了70位日本各地的知名設計師,耗時長達6年,為全球213支參賽隊伍,設計了426件具有各國家和地區文化特色的和服,稱之為“和服計劃-Imagine One World”。
耗時六年!213套!426件!這是一個怎樣的計劃,怎樣的系列設計,怎樣的數字呢?
▲日本為各參賽國家和地區設計的和服
從2014年開始,日本京都和服店"蝶屋"的第三代掌門人高倉慶応,便開始籌備一項叫做"KIMONO PROJECT"的策劃,通過日本傳統和服,傳達“同一個世界”的理念。
和服作為日本傳統服飾,有一千多年歷史,但實際上和服源于中國漢唐服飾,后來經過加工、修改,逐漸形成了日本風格的現代和服樣式。
既然起源于中國,那我們就先看看這次為中國設計的特色和服。
▲日本設計的中國款和服
中國款和服,全身采用黑色為底,用色彰顯了中國的尊貴。和服的主要圖案是精心設計的海水江崖紋。海水江崖紋是中國的一種傳統紋樣,俗稱"江牙海水",常飾于古代龍袍、官服下擺的吉祥紋樣。
為了每件和服都能體現國家的特色與文化,高倉慶応對每個國家都進行了非常深入的探索與調研,設計的工作量和調研難度可想而知,但他一直耐心鉆研,沉浸其中,從未放棄過。只有這樣,他覺得才能夠設計出具有各國特色,但同時又不會累贅的和服。
人頭裝置萬萬沒想到 竟是完成一個夢
要說這次還有最接地府的是什么,除了開幕式外,那個大大的懸浮人頭裝置應該說是更讓人印象深刻。這個懸浮的人頭有多大呢?高約20米左右,相當于6層樓的高度...可能近距離看還沒什么,而當把鏡頭拉遠之后,恐怖的一幕就來了!
似乎是被樹木遮擋了高大身形,只漏出頭部,這莫名的熟悉感...?!
emmm,是不是超像進擊的巨人?
難怪不少日本群眾看到后都嚇尿了...這是巨人攻城了?好可怕??!但幾乎所有人都完全聯想不到,這跟奧運有啥關系…
據說,這個藝術作品是由荒神明香、南川憲二、増井宏文等組成的藝術團隊制作,主要來源于日本美術家荒神明香。
在他14歲那年做了一個夢:夢里坐在窗邊看風景,空中突然出現了一張巨大的臉。長大后,這位藝術家接手了2021迎奧企劃項目,他毅然決定:要讓自己的小夢成為世界的大夢。
于是他帶著現代藝術小組,在征集了全世界的“臉”后,最終選了這張真實存在的人臉,完成了這一藝術裝置,起名《正夢》(まさゆめ)。而這也與我們常說的“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理念相同!
看了這么多關于奧運會的藝術準備,其實我們可以看出,每一個國家都有屬于自己的藝術形式與表達,當我們用藝術的角度看待這場奧運會,也能夠理解這次在奧運會上,日本對藝術精神的表達。同時希望大家通過這些包含深意的藝術作品,去進一步了解日本藝術,和文化內涵。
本文版權屬于美行思遠(www.ljlll.com.cn),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