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由楊紫和井柏然主演的電視劇《女心理師》大火,劇中主要講述的是不同的人有著各種心理問題,從而產生自殺或危害別人的行為,并最終被治療的故事。
該劇能大火,除了演員們精湛的演技外,更多的是因為劇中的很多故事,仿佛就發生在我們身邊,那些患者的癥狀讓我們感同身受——
比如劇中開頭的女高中生尤娜,因父母離婚以及引導不當的原因產生了心理問題,并幾次想要輕生自殺——
一位二胎媽媽,因婆婆重男輕女不重視自己與女兒、老公是媽寶男,以及產后漏尿等尷尬問題,而失去了人生方向,她看世界全是負面的——
一位錢開逸的“私生飯”,活在網絡虛擬關系中,而虛擬的關系讓她患失患得,一旦對方在網絡關系中不理自己,她就會感受到自己被拋棄,并采取各種過激行為——
圖片
“不懂拒絕”的職場小莫,想表現得合群被人接受,卻總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從而變本加厲地討好別人,也就更不知怎么開口去拒絕別人不分善惡的請求。
······
《女心理師》將很多人會經歷的問題搬上熒幕,讓觀眾直擊患者,甚至自己的心理健康問題,并最終找到一個可以緩解的出口,同時也再次引發大眾對抑郁癥患者的重視。
的確,近些年來,隨著社會壓力的加大,抑郁癥患者的數量在急速增長——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相關數據來看,全世界抑郁癥患者數字已達3.5億人。十年以來抑郁癥患者增速達到18%,中國抑郁癥患者人數超過9000萬人。更令人心痛的是,中國的就診率應該不足4%,而90%以上的患者沒有得到治療。
而隨著抑郁癥患者群體的增加,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該群體,而該話題不僅被電視劇電影引入,也成為了許多藝術家,以及藝術留學的同學的創作靈感來源,他們選擇用藝術的方式,去治愈自己或他人,并引起大眾對抑郁癥患者的重視!
表現抑郁癥患者狀態的瓶子
被倫藝坎伯韋爾純藝錄取的張同學,她其中的一個裝置項目,靈感來源于自己的經歷,主要表現了抑郁癥患者在社會中的狀態。
人們普遍缺乏對抑郁癥的關注和理解,因為這很難讓人產生共鳴。抑郁癥也不像很多人認為的那樣是一種壞心情。它需要醫生診斷,而且很難治愈,并留下傷疤。
張同學在作品中選擇了支離破粹的瓶子來表現出患者的傷疤,最終她將6個破碎的瓶子粘在一起,制成31個完整的裝置瓶。
在最終的視覺呈現上,她從兩個不同的角度拍攝了裝置,自上而下的最佳視角也創造了另一種視覺體驗。
張同學希望這種常被人們誤解病,能通過作品,讓人們能夠更好地了解抑郁癥和受苦者的困難。
能帶來心理慰藉的抱枕
被倫藝、帕森斯藝術設計學院、馬里蘭藝術學院等多所知名院校交互專業錄取的金同學,制作的一個治愈枕頭,靈感來自日常生活中對抑郁癥和自殺新聞的報道,她發現近年來抑郁癥患者的數量持續上升,主要患者的年齡也開始年輕化。
在制作過程中,她充當了一個專門研究抑郁癥的心理醫生的角色。而她制作的抱枕,可以在夜晚起到一個陪伴的作用。
當抱枕的使用者人數增加時,枕頭的燈光也可以開始一點點變得更明亮。這樣可以讓每個使用它的病人都知道他們不是孤獨的一個人在這個世界上,在世界各地也有很多像他們一樣的人,處在同樣的困境里,在遠方互相陪伴著彼此,給彼此的心里帶來一絲安慰。
用工業設計解決抑郁問題
被帕森斯、普瑞特錄取的黃同學曾參加一個關于“抑郁癥”的課題項目,對這種疾病的研究使他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他在那段時間里遭受了嚴重的抑郁癥問題。但他最終并沒有被抑郁癥打敗,而是通過不斷地采訪記錄,成為了該領域的半個專家。
抑郁癥項目中的產品測試讓黃同學意識到,試圖通過一個特定領域來解決復雜的問題是十分受限的。他開始從宏觀層面了解設計行業,并與具有生命科學、化學、計算機科學背景的學生和教授合作,一個具有跨學科知識的設計師成為了他的目標。
小結
通過以上舉例,我們可以發現同一個話題,可以用不同的藝術創作來表達,比如電影、戲劇、服裝、純藝、工業、交互等,因此我們在尋找靈感時,不要局限于本專業,只要找好角度與恰當的藝術表現形式,一定可以創作出驚艷作品集。
從另一方面,我們也可再次認識到藝術對人們生活的重要性,它不僅給人們帶來“美”,更起到治愈人們心靈的作用,比如“藝術治療師”,將藝術治療的作用發揮到極致!
本文版權屬于美行思遠(www.ljlll.com.cn),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