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來自美國伯克利音樂學院
影視配樂和音樂商學雙專業,
師從美國格萊美和艾美獎獲得者
Claudio Ragazzi,
在校期間,他參與了迪士尼動畫舉辦的
卡通配樂制作競賽并斬獲前三,
成為了唯一作品入圍的中國學生!
他就是本期的明星導師劉老師
劉老師的教學風格基于Ragazzi的模式上
加入了自己對于音樂教學的理解,
他將美國前沿的音樂教育帶到美行課堂,
幫助了眾多學員斬獲心儀的名校offer!
Q&A
劉老師 X 小美
美高畢業后,我順利進入伯克利音樂學院,攻讀影視配樂+音樂商學雙專業。
小美:您是如何走上音樂這條路的~
劉老師:
在14歲時,我決定去美國紐約州留學,美高畢業后進入了美國伯克利音樂學院就讀本科影視配樂和音樂商學雙專業。
我從小就非常喜歡看各類電影并且對電影配樂非常喜愛,因此我希望能在未來有一個優秀的電影配樂作品。選擇去美國留學主要因為目前世界最大的電影產業落座于美國和日本,我希望能更近的去了解這個市場的環境和知識。
目前,我已經參與過多個電影,微電影和電視劇的配樂和編曲制作;在校期間,我參與了迪士尼動畫舉辦的新小美人魚卡通配樂制作競賽并斬獲前三,成為唯一作品入圍的中國學生。我很擅長樂器包括鋼琴,笛子,蕭,擅長音樂授課內容包括視唱練耳,基礎樂理,音樂制作(流行,電子,交響),影視配樂,作曲,音樂鑒賞。
師從美國格萊美和艾美獎獲得者Claudio Ragazzi,他的教學風格對我產生了巨大影響。
小美:您是如何形成自己如今的教學風格的?您的教學理念是什么?
劉老師:
我師從美國格萊美和艾美獎獲得者Claudio Ragazzi,他的教學風格對我產生了巨大影響。我的教學風格基于Ragazzi的模式上加入了自己對于音樂教學的理解。我對于音樂基礎的教育方面更加看重,同時鼓勵學生自信抒發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和創作方面的想法。
我相信音樂的學習應該更注重自身的想象力和創作能力,不能一味的靠套公式和基礎樂理來進行創作,音樂是給觀眾聽的,但第一個聽到音樂的觀眾是音樂人自身,因此身為音樂制作行業的音樂工作者應該對自己的要求不斷提升,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伯克利的教學風格充滿了大量的實操教學,為我進入行業內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小美:留學期間,您的學習生活都有哪些難忘的經歷與感受
劉老師:
伯克利留學期間,我通過學校的資源參加過多種項目實操,大量的進出錄音棚,編曲室,參加過多場演出,擔任過多次樂手和指揮,見識了大大小小的各種場景,這些實操是我認為留學期間最為寶貴的經歷。
同時,身在國外與外國人和各類合作經歷也是非常寶貴的。伯克利音樂學院的教學風格充滿了大量的實操教學,為我在畢業后進入行業內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小美:成為國際音樂教育導師,您最大的變化是什么?
劉老師:
成為國際教育導師之后,我更直觀的體驗了國內外的教育模式的區別,能更好的將不同的教育文化融入自身的教育模式當中。更加細心,耐心的教育學生是我最大的變化。
去嘗試不同的音樂種類,來提升自己多元化的音樂制作能力。
小美: 音樂制作的學習應該具備什么能力?
劉老師:
第一,要有一定的樂理基礎知識來支撐作曲能力;
第二,要有編曲能力;
第三,對于不同類型的音樂要有一定的構造了解;
第四,要有自己對于不同音樂風格的理解;
第五,要有耐心,受得了枯燥。
當個人的音樂制作水平發展到一定的階段后,應該去嘗試不同的音樂種類來提升自己多元化的音樂制作能力,通過對比不同音樂種類的制作方面的不同來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
國內學生的樂理基礎會比國外學生要扎實一些,但是制作水平普遍落后于國外學生。
小美: 中外學生各有哪些方面比較突出,而哪些方面缺少必要的知識和訓練?
劉老師:
我認為國內學生的樂理基礎會比國外學生的樂理基礎要扎實一些,但是制作水平多數落后于國外學生。
主要原因我認為是國內的學生缺少大量的實戰經驗,并沒有做過大量作品。而國外院校往往會要求學生完成大量的作品作業來提升學生的制作效率和經驗,養成慣性記憶和通過不斷的重復練習來鞏固制作能力。
小美:音樂制作作品集的創作都有哪些研究方向
劉老師:
音樂制作的方向可以按照音樂風格來分類,比如常見的流行音樂制作,電子音樂制作,音效設計,影視配樂,游戲配樂等等。
部分院校會需要學生進行考試或學習完一定的課程后拿到優異成績才會被專業納入,因此有一定的難度。
準備申請音樂制作方面的專業最好準備多種風格的音樂作品,讓自己的制作能力展現出多元化的方面。
動手操作,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小美:學生們在做作品集時存在哪些共性問題呢?
劉老師:
學生最容易對陌生的音樂種類的音樂制作產生恐懼感,認為自己的樂理,基礎知識不過關,因此不敢嘗試開始制作。
我認為音樂制作最重要的環節并不是規劃、了解、反復聽取建議,而是應該多聽優秀的音樂作品并且分析作品,然后嘗試在編曲制作中摸索和學習。制作任何音樂風格的作品最重要的都是開始嘗試制作、動手操作,之后才能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比如,我在校期間有兩位同校的低年級學生希望能進入影視配樂專業,他們自身是電子音樂和音效制作專業,因為認為自身對于交響樂知識的匱乏而不敢嘗試編曲。我的解決方案是先自己操作一遍,為學生鞏固一定的音樂基礎理論,之后直接讓學生開始嘗試創作,從簡單的單鋼琴配樂開始,到之后完善的交響樂編曲,最終他們通過了課程考試之后成功的進入了影視配樂專業。下圖為學生作品工程文件展示。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作品永遠能有不同的提升。
小美:對于學習音樂的同學,您有什么建議嗎?
劉老師:
音樂制作是一項費時費力的需要耐心的工作,多了解不同音樂風格的音樂制作也是提升自身制作水平最好的方法之一,多聽優秀的作品,多分析優秀的作品,不斷的學習才能讓自身越來越強大。
音樂創作是基于音樂制作能力扎實的基礎之上的能力,作品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不要給自己定歌曲完成度百分比這種設定,作品永遠能有不同的提升。
本文版權屬于美行思遠(www.ljlll.com.cn),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