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專訪老師:袁老師
將思維脫離桎梏,
將想象沖破二維,
把視覺變成語言,
進行多元的表達。
藝術的路一定充滿坎坷,
希望你能堅定不移的對它充滿熱情與向往。
?導師背景
英國愛丁堡大學-平面設計碩士
熟知申請院校要求與風格,非模板式教學,擅長提高學生學術水平并規劃指導作品集項目。
?所授專業
視覺傳達/純藝/數字媒體/當代藝術實踐/實驗藝術
?學生錄取院校
英國:倫藝lcc/cam,愛丁堡大學,金斯頓大學,拉夫堡大學,金史密斯學院,利茲大學,格拉斯哥藝術學院等
美國:羅德島設計學院,普瑞特設計學院,馬里蘭藝術學院,紐約視覺藝術學院,芝加哥藝術學院等
導師說
袁老師 X 小美
我的夢想和性格選擇了藝術
小美:您是如何走上視覺傳達這條路的?
袁老師:
走藝術這條路的經歷:
其實對我來說,選擇走藝術這條路也是很巧合的。也許是性格使然,小時候比較調皮,整個人也很浮躁,但是我一旦專注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就會很安靜,誰都沒辦法打擾到我。所以也就導致現在自己做作品的時候十分專注,包括后面喜歡上制作版畫,瘋狂起來一坐就是一天。
從看展到參展的經歷:
作為一個展覽迷,基本上有什么感興趣的大型展覽我都要跑去看看。其實我自己有一個展覽夢,之前自己的作品就入圍倫敦MOONANDSTARS2022中國青年藝術展,現在也在國內各個展覽圈活躍。
所以對我來說,不是我走上這條路,而是我的夢想和性格選擇了藝術
袁老師部分作品《"INVOLUTION"舞蹈影像(2020)》
小美:您是如何形成自己如今的教學風格的?您的教學理念是什么?
袁老師:
教學風格:
我自己的教學風格是比較幽默的,但是在對待學生作品是非常嚴格的,很能和學生“打成一片”,所以學生對我經常是又愛又恨。
教學理念:
平常我在做課題調研的時候就經常問自己為什么,其實是自己培養的習慣。因為作品集里邏輯和理論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我注重去引導學生在制作作品中形成自己的研究方法,同時要求學生在做作品的過程中要膽大心細,邏輯嚴謹,學會“回頭看”,在作品中實時注意完整性和架構,并且要有隨時記錄的習慣,這樣才會很清楚的知道自己是否在正確的道路上前進,我不希望學生每天很努力的在做無用功。
袁老師部分作品《合成血液》
成為國際藝術教育導師,多了一件我所能熱愛的事情
小美:成為國際藝術教育導師,您最大的變化是什么
袁老師:
多了一件我所能熱愛的事情。
對我來說,當學生們跟我說拿到offer后,我真心為他們感到高興,自己也從中獲得很大的成就感。
小美:留學期間,您的學習生活都有哪些難忘的經歷與感受?
袁老師:
在留英期間,我得到了大量我在國內無法體會的經歷。
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當時我的導師帶我們去蘇格蘭皇家學院RSA去進行靈感的收集,給我們品鑒一些藝術家的風格和元素,帶我們理解創作思路以及鼓勵我們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見解。包括和美術館合作,參加在格拉斯哥的COP26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和不同大學的學生進行交流。所以之后為了完成一個非洲兒童婚姻的虛擬展覽,導師鼓勵我去摩洛哥調研。我用8天跑了5個地區利用微觀民族志的方法進行調查總結了采訪報告,放進我的作品中作為調研的一部分,那段經歷真的很讓我難忘。
袁老師學生作品
中外關于藝術設計的教學方式真的很不一樣,例如英國能將設計和社會實踐相結合,讓學生們投入到真正的藝術項目中,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實踐的能力。
學習藝術設計需要具備一定的審美和探索精神。
小美:平面/視傳的學習應該具備什么能力?發展到一定階段,又該如何去提升自己?
袁老師:
在視覺軟件學習的基礎上,應該具備一定的審美和探索精神。
任何一個學生在做作品的過程中都會遇到瓶頸期,有些學生會覺得沒有靈感,有些覺得自己的作品千篇一律。這個時候不妨多去看一些展覽和藝術項目,翻一翻自己的靈感本,這樣是有利于拓展自己思維的。切忌一個人悶頭苦想,和老師和同學多溝通,靈感和想法就會出來。有的時候你的成長與進步并不在于你多努力去做作品,而是在于積累和交流并實踐。
小美:您覺得中外大學生的設計水平如何?中外學生各有哪些方面比較突出,而哪些方面缺少必要的知識和訓練?
袁老師:
我覺得中外學生還是有很大的差異的。
外國學生可能更清楚自己是在做什么,也許軟件能力沒有那么強,成品不那么“技術與狠活”,但整體的思路清晰,并且能完整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
中國學生認真刻苦,各方面的水平也非常強,但是思維上其實并不能做到靈活,格式化的思維方式,使作品看起來絢麗但其實缺乏深度和靈魂。
萬物皆可設計并傳達
小美:平面/視傳作品集的創作都有哪些研究方向?本科轉專業申研難度大不大?都需要準備什么內容?
袁老師:
研究方向:
其實視覺傳達科系的創作方向使很廣闊的,個人經歷,社會現象,爭議對象都是可以去研究的。隨著時代的進步,視覺表達的方式也在往多元化發展。簡單而言,可以用視覺看到的事物,皆可設計并傳達。
轉專業申請難度:
轉專業申請視覺傳達的難度并不大。因為這是一個非常廣域的學科包括傳統分支的平面設計/攝影/插畫,到現在的數字媒體,實驗藝術,藝術指導等專業,其實是由很多選擇和機會的。
基礎準備:
除了基礎的設計軟件外,更需要的是勇于探索和永不放棄的心,這才是學習藝術最重要的一點。
小美:學生們在做作品集時存在哪些共性問題呢?您比較注重學生哪些技能的挖掘和培養?
袁老師:
很多學生的通病:
1,就是說自己缺乏靈感,不知道怎么去定課題。
答:其實是沒有足夠的積累和掌握提煉課題的方式
2,在做作品的過程中突然不知道下一步應該做什么。
答:對自己的設計計劃和邏輯框架沒有明確的認知和了解。
我自己屬于比較嚴格的老師,很注重研究方法的培養。我不希望學生在上完我的課程之后只學會了這個項目怎么做,軟件基礎技能等,其實最重要的是得到自我能力的培養和總結出一份能不斷完善的研究方法,這樣才能夠靈活的拓展自己的眼界進行多元化的設計
小美:對于學習平面/視傳的同學,您有什么建議嗎?
袁老師:
多積累,多思考,多計劃,多實踐
本文版權屬于美行思遠(www.ljlll.com.cn),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