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媒體設計需要學生有很強的自主能動性,有更多的個人想法,以及強大的執行力。
于老師
?院校背景
日本慶應義塾大學 媒體設計修士
英國皇家藝術學院全球創新項目GID
美國普瑞特藝術學院工業設計
?授課專業
媒體設計
?履歷
修士期間層參與慶應與臺灣交通大學合作的AR游戲內容設計以及平面設計,同時層參與倫敦地鐵考察項目,負責用戶調查與視覺設計,專業能力強,同時有多元化文化背景;曾作為設計師負責國際義工項目的品牌/視覺設計,執行開發與管理內容。
親和力強,善于引導學生溝通,深度挖掘靈感,找到合適的研究角度,教學經驗豐富,能指導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學員錄取院校
皇家藝術學院、愛丁堡大學、倫敦大學金史密斯學院、利茲大學等。
走遍英美日三國,
坐擁Pratt工業設計、皇藝GID、
慶應義塾大學媒體設計等3所名校學位!
經歷多所名校與專業修煉,
見聞多國設計思維,
參與各種大大小小的實戰項目,
成為學生斬獲名校offer最強助攻!
在教學中親和力強,
善于引導學生溝通,
深度挖掘靈感,
找到合適的創作角度,
帶學生做出具有強烈個人風格的作品集,
從而助力學生斬獲世界名校offer!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認識下
這位實力超眾的數媒導師于老師!
于老師 X 小美
藝術設計的自由度更高,不必拘泥于機械化的考試形式,因此選擇了走藝術設計這條路。
小美:您是如何走上藝術設計這條路的呢?
于老師:
學生時代厭倦了考試般機械化的生活,而藝術設計,則可以將自己很多的想法通過各種途徑表達出來,不必拘泥于考試這種模式,因此便選了走藝術設計這條路,來將自己的自由放大!
設計師需要更多地考慮落地性,而成為教育導師后,我可以和學生探索更多的方向,幫學生做自己感興趣的東西。
小美:從數字媒體轉變到國際教育導師,最大的改變是什么?
于老師:
作為設計師,需要更多的考慮方案的落地性。而成為教育導師后,則可以玩更多創意、有意思的東西,可以和學生一起探索更多的方向,比如有一些概念性的、未來性的思考等內容。
AR解謎游戲
我喜歡將多種元素融合到一起,帶領學生去嘗試與實踐,從而生成帶有學生強烈個人風格的作品集。
小美:您是如何形成自己如今的教學風格的?您的教學理念是什么?
于老師:
我個人的性格是比較跳脫的,喜歡嘗試不同的事情。這也影響到了我的教學風格,喜歡將多種元素融合到一起,帶領學生去嘗試,去經歷,去實踐,從而生成屬于學生自己的帶有強烈個人風格的獨特作品。
交互玩具設計
我的教學理念是:通過多媒介的融合,傳遞信息、尋找到屬于自己最熱愛的表達形式,與世界對話。
小美:您工作之外會喜歡去干些什么來豐富自己的靈感庫呢?
于老師:
我很喜歡看展(美術展、攝影展、藝術展等等)、看話劇、音樂劇。
倫敦地鐵裝置
不同的作品蘊藏了不同的故事,每一次的體驗都會促進新的靈感迸發。
做項目不僅僅是個人想法的呈現,吸取來自多方面的建議會讓作品更豐滿。
小美:留學期間,您的學習生活都有哪些難忘的經歷與感受?
于老師:
我們學校會更重視學生的實踐性,在做項目的途中會有更多的社會調研,社會實驗,以及會提供很多相關行業資源,會得到很多專業的反饋。
圖源:皇藝官網
做項目不僅僅是個人想法的呈現,吸取來自多方面的建議會讓作品更豐滿。
小美: 您覺得中外學生各有哪些方面比較突出,而哪些方面缺少必要的知識和訓練?
于老師:
很多中國學生的技術能力還是不錯的,但外國學生的作品內會結合更多自己的經歷,故事以及偏好,作品的個人風格都比較強烈。
圖源:皇藝官網
但是在共同學習的過程中,中外學生都會共同完成一些項目,互相幫助,互相學習,共同成長。
學媒體設計需要學生有很強的自主能動性,有更多的個人想法,以及強大的執行力。
小美:您所授該專業都有哪些研究方向?本科轉專業申研難度大不大?
于老師:
我的主專業是媒體設計,所包含的范圍很廣,整體專業的教學風格都是比較自由的,需要學生有很強的自主能動性,有更多的個人想法,以及強大的執行力。
圖源:皇藝官網
因為是媒體設計,所以研究方向以及使用的媒介不會受到限制,包容性會很強,轉專業申請也是可以的,但對于學生的個人能力會要求較高。
在面對學生想法單一的情況下,我會通過提升學生的跨學科思維,并結合學生個人特點激發學生更多靈感。
小美:學生們在做作品集時存在哪些共性問題呢?是如何引導的呢?
于老師:
學生比較常見的共性問題就是想法會相對重復,選題會有些單一。
一般這種情況,我會給學生推薦一些跨界的書籍,電影以及藝術家和藝術作品,帶領學生一起思考去做開端,后期結合學生的個性和興趣點去做拓展,激發學生更多的靈感。
圖源:皇藝官網
之前有個學生,有很多想法不知如何表達,不知如何選擇適合自己主題的媒介,我在指導他做作品時,便結合了學生擅長之處,發散思維,揚長避短,并帶領學生嘗試不同媒介的選擇,從而幫助他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更貼切的去呈現自己的主題。
小美:對于同樣學習該專業的同學,您有什么建議嗎?
于老師:
希望同學們可以多嘗試些不同元素不同種類的作品,多經歷,多實踐,會有很多不一樣的收獲。
本文版權屬于美行思遠(www.ljlll.com.cn),轉載請注明出處。